冯友兰先生的《老子》意义论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2000年第1期48-52,共5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参考文献7
-
1《三松堂自序》,《三松堂全集》第1卷第25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
2《贞元六书》,《新原道》,第851-852页,第633页.
-
3《先秦道家哲学主要名词通释》,《三松堂全集》第12卷,第420-421页.
-
4《关于老子哲学的两个问题》,《三松堂全集》第12卷,第470页.
-
5《中国哲学简史》第80,116,52,56,57页.冯友兰著.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
-
6《贞元六书》,《新知言》第960页.
-
7《中国哲学与未来世界哲学》,《冯友兰文选》第249页,谢遐龄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
1刘旭.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意义[J].商,2015,0(45):90-90. 被引量:1
-
2张志刚.宗教哲学的中国意义[J].中国宗教,2010(6):18-21. 被引量:2
-
3江新国.从传统到现代:和谐思想的世界意义[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1):23-25.
-
4林季杉.康德美学的世界贡献与中国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14(6):24-29.
-
5单虎林.校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学校管理,2004,0(6):14-15.
-
6成尚荣.弘扬传统文化“照着讲”与“接着讲”[J].教育家,2015(3).
-
7吴宁,程玲俐.阿多诺对权威主义人格的研究及其中国意义[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29(1):74-77. 被引量:3
-
8周峰.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及借鉴意义[J].学习与实践,2012(9):95-102.
-
9蒋永青.“中国意义论”框架的探索与研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意义论”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3):1-7. 被引量:2
-
10赵立功.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走出“人的危机”的必由之路[J].济宁学院学报,2009,30(2):108-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