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脚踏莲花归宗去——仫佬族丧葬仪式考察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过去 ,中国民俗界一直偏重从民俗角度来看待丧葬活动而忽略了其亦是社会活动中的一种仪式或仪礼。本文以罗城县仫佬族丧葬活动为研究对象 ,试图用盖尼普等西方民俗学家提出的“过渡仪式”理论来分析其结构、特征及所产生的仪式功能和意义。
作者
卢敏飞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研究所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4年第4期75-81,共7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丧葬活动
仪式
分离阶段
边缘阶段
结合阶段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19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薛艺兵.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J]
.广西民族研究,2003(3):39-48.
被引量:111
2
朱爱东.
过渡礼仪:云南巍山坝区汉族丧葬习俗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02(1):38-42.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薛艺兵.
论礼乐文化[J]
.文艺研究,1997(2):53-64.
被引量:26
2
(简涛《立春习俗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
同[1]第504页
4
E·杜尔干著,林宗锦、彭守义译《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拉德克利夫--布朗著,潘蛟等译《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同[1]第724-730页
7
王云五主编《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第十册)第121页"生命礼仪"条目,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六年.
8
查·李·博尔尼《民俗学手册》第154-15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9
同[1]512-530.
10
[11]同[4]第330-331页
共引文献
120
1
秦苏珏.
历史书写与文化阐释的困境——以《在世界的中心相遇》中的仪式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426-437.
2
刘冰清,赵颖.
步入天门——贵州铜仁苗哨溪村“开天门”仪式调查[J]
.中华艺术论丛,2022(1):155-168.
3
文霄.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少数民族群体国家认同建构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82-83.
4
罗利群,高婉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体经贸集市的空间展演——基于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的仪式分析[J]
.民族论坛,2022(4):30-39.
被引量:1
5
陈丽丹,邓海霞.
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生产策略——以《主播说联播》为例[J]
.电视研究,2020(4):39-42.
被引量:15
6
赵方杜,彭烨玲.
赛博格、空间与身体:三重赛博格身体的建构与逻辑——基于虚拟社区“网络挂人”现象的分析[J]
.都市文化研究,2023(2):365-383.
被引量:1
7
董斌,魏建林.
民间小戏起源与艺术特征的人类学解读[J]
.社科纵横,2006,21(3):96-97.
被引量:3
8
史婷婷.
丧葬仪式研究文献综述[J]
.思想战线,2011,37(S1):38-41.
被引量:11
9
李发荣,李玥琼,周家瑜.
沧源佤族丧葬仪式的调查与解读[J]
.黑龙江史志,2013(13):270-272.
10
王月明.
就职宣誓制度的程序性价值[J]
.法学,2014(12):3-8.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90
1
崔昆仑.
浅议仫佬族的传统社会组织与社会稳定[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S1):211-214.
被引量:9
2
史晖.
社会文化发展与仫佬族语言使用传承——广西罗城县语言使用调查研究[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1):56-59.
被引量:2
3
黎炼,黎学锐.
生命之花的传承——论仫佬族花婆神话的生命意识与教化功能[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1):90-92.
被引量:8
4
雷晓臻.
仫佬族依饭节文化的传承及其演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84-89.
被引量:10
5
黄敏珍.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仫佬族“走坡”习俗的变迁[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2):65-67.
被引量:1
6
李燕宁.
仫佬族的宗教民俗[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2):141-143.
被引量:7
7
杨帆.
“慎终追远”的背后:鲁西南“过三年”丧葬仪式的文化解读[J]
.文化遗产,2011(4):121-129.
被引量:6
8
岳静.
仫佬语地名的语言学探索[J]
.南开语言学刊,2005(2):145-153.
被引量:2
9
杨素萍,陈时见.
壮、京、仫佬、毛南族现代化意识调研报告[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4):41-44.
被引量:2
10
过伟.
仫佬族民歌初探[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1):109-12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莫艳婷,马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仫佬族研究综述[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5):62-67.
被引量:3
2
邓玲.
“过渡礼仪模式”下的葬俗仪式结构研究——以D村D氏家族的葬俗仪式为例[J]
.柳州师专学报,2015,30(3):10-13.
被引量:1
3
萧洪恩,郭津佑.
探论仫佬族哲学思想的相关研究:基于中国知网主题文献的检讨[J]
.教育文化论坛,2017,9(6):58-65.
4
李贵生.
民间丧葬仪式研究综述[J]
.河西学院学报,2020,36(3):92-9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吴国富.
仫佬族历史研究述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3):37-43.
被引量:3
2
萧洪恩,郭津佑.
探论仫佬族哲学思想的相关研究:基于中国知网主题文献的检讨[J]
.教育文化论坛,2017,9(6):58-65.
3
银联飞,张瑞琦,陈逸伦,黄娜,裴玉菲,何燕晴,宾晓芸.
广西仫佬族中老年人的骨量和骨强度[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6):77-80.
被引量:2
4
单江秀.
反结构与秩序重建:楚雄彝族倮倮支系丧葬仪式考察[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2):133-138.
被引量:3
5
向津清,向怡颖.
浅谈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的文化价值[J]
.中国民族博览,2021(19):54-56.
被引量:1
6
张清海,徐鹤挺,丛昕.
文化景观视角下近现代陵园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为例[J]
.园林,2022,39(3):123-130.
被引量:1
7
孔亚荣,江春红,王心怡,胡才志.
从“哀”的字形字义探析传统哀伤表达的特点[J]
.心理学进展,2022,12(5):1669-1675.
1
林新友.
婚姻的节奏[J]
.人人健康,1995,0(4):12-13.
2
徐杰舜主编的《金羊毛的寻找者: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学家》出版[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116-116.
3
银浩.
仫佬族“依饭节”若干问题研究——以广西罗城县龙岸镇马寨屯为例[J]
.学术论坛,2012,35(2):186-191.
被引量:3
4
朝阳.
养大女儿还闺蜜:宁波“最美妈妈”母爱浩荡[J]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5,0(8):55-57.
5
《中国民俗大系》已出版[J]
.高校社科信息,2005(1):3-3.
6
杨成胜,李思明.
交融:在结构中闪光——对特纳“阈限交融”思想的再诠释[J]
.世界民族,2009(1):92-96.
被引量:8
7
何秀琴.
浅谈农村丧葬仪式的社会功能——以湖北农村传统丧葬仪式为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3):43-45.
被引量:4
8
马建强.
夫人,不要回来了[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5,0(5):70-70.
9
城市核心家庭的生命周期[J]
.人口研究,1986,10(4):59-59.
10
张帆.
特纳与仪式理论[J]
.西北民族研究,2007(3):108-112.
被引量:16
广西民族研究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