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阳市水资源利用状况谈大凌河流域三期建设
被引量:3
出处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年第6期33-34,共2页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参考文献1
-
1汪恕城.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中国水利报,2001-11-06第2版.
同被引文献23
-
1郭万里,郭艳娜.试论石质山区沟壑治理开发利用模式[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4,22(5):4-7. 被引量:8
-
2李京图,张宝林.水平槽造林整地工程及效果[J].中国水土保持,1994(6):24-25. 被引量:3
-
3于常武,许士国.现代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5):401-404. 被引量:6
-
4汪慧贞,吴俊奇.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分析[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1):9-13. 被引量:25
-
5朝阳市人民政府.2010年朝阳市水资源公报[EB/OL].(2011-03-22)[2011-06-06].http://paper.chaoyangl.com/File/ehaoyangribao/2011-03-22/20110322093116.htm?id=38318.
-
6孙化吉.水平槽回土工程及其快速造林[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8,(3).
-
7严昶升.燕辽易旱区生态农业的雏形[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88.1-20.
-
8关文彬 张敬民 刘绍祥.油松刺槐造林成活生长最低土壤水分指标的测定[J].辽宁林业科技,1989,(4):49-51.
-
9梁继录,卢昌艾,王虹.水平槽工程适宜条件初探[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7(2):59-61. 被引量:2
-
10曹忠杰,蔡景平,何建明,周晓乐.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5):21-22. 被引量:44
二级引证文献93
-
1翟晓燕,叶琰.城市雨水利用发展现状与展望[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3):160-163. 被引量:27
-
2翟晓燕,叶琰.面向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城市雨水利用研究[J].水资源研究,2009,30(2):19-21. 被引量:4
-
3金玉镖,李兆山.依据水土流失分布特点制定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5):45-47.
-
4高素丽.大凌河流域河道生态治理方案[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5):20-22. 被引量:41
-
5李艳君,赵倩.朝阳市顾洞河河口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4):42-43. 被引量:4
-
6李慧.基于河道不同生态治理方案的数值模拟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1):13-16. 被引量:2
-
7张海良.基于农村中小河流水环境与河道结构治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1):90-92. 被引量:2
-
8赵德宏.基于河道不同护坡治理技术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2):69-72. 被引量:2
-
9程海英,刘孝铭.浅析大凌河锦州段小流域地表径流调控技术[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2):22-24.
-
10宋野.灯塔灌区改造工程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12):14-16. 被引量:7
-
1兰登明,孟庆阁,李志恒.赤峰地区退化土地利用方式与生产力[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8(a00):39-43. 被引量:3
-
2曹全意.砒砂岩地区林草植被建设途径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7,17(S1):2-5. 被引量:3
-
3陈敏.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途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6):61-61.
-
4王继志.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小流域的特征与建设途径[J].中国水土保持,1999(5):42-43. 被引量:4
-
5杨兴华.对内蒙古“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林业,1994(11):27-28.
-
6周存旭.论河南省水土保持建设途径[J].海河水利,1999(5):18-20. 被引量:2
-
7山仑,黄占斌.论旱地农业的建设途径与技术体系[J].科学中国人,2000(6):8-9. 被引量:2
-
8邵治亮.浅论陕北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和建设途径[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2):32-34. 被引量:1
-
9郭立名,林志芳,王立文.农业节水灌溉建设途径探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35(5):159-160.
-
10中国“超级稻”今年将实现亩产900公斤[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08(5):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