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5-75,共1页
Building Structure
同被引文献6
1 舒兴平,沈蒲生.空间钢框架结构的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1(3):89-97. 被引量:4
2 胡习兵,舒兴平,沈蒲生.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简化计算方法[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4):18-23. 被引量:17
3 方鄂华,韦宇宁.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地震反应[J] .建筑结构学报,1995,16(6):3-10. 被引量:34
4 THORNTON C H,HUNGSPRUKE U,JOSEPH L M.Design of the world's tallest building-petronas twin tower at Kuala Lumpur city centre[J].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1997,6(4):245-26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1-2001建设部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吴耀辉,娄宇,李爱群,卞朝东.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抗震分析研究进展[J] .建筑结构,2003,33(9):16-19. 被引量:34
二级引证文献12
1 陈新发,豆清波,索涛,钟卫洲.静载和爆压作用下某跌落塔力学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137-142.
2 胡长明,董攀,曾凡奎,张西宁.复杂双塔连体高层结构动力特性与弹性时程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10,43(S1):86-91. 被引量:3
3 赖鹏邦,赵金城,刘明路,贾徐晨.塔式锅炉钢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 .钢结构,2009,24(7):37-42. 被引量:2
4 王元清,张一舟,施刚,石永久,舒兴平.半刚性端板连接多层钢框架的Push-over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1):10-15. 被引量:8
5 宇文晅晅,陈玲,金常忠.门式钢框架结构在地震波谱下的响应分析[J]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26(5):20-24.
6 楼梦麟,张喜.行波效应对双塔楼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J] .结构工程师,2011,27(3):67-74. 被引量:3
7 楼梦麟,张喜,林巧.水平地震下双塔楼结构的行波地震反应分析[J] .力学季刊,2012,33(1):137-145. 被引量:3
8 周芬,池云祥,杜运兴.上下翼缘同时受荷的工字形钢梁整体稳定性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11):7-12. 被引量:7
9 谢攀,黄小许.高层钢结构车库加层改造结构设计[J] .工业建筑,2013,43(8):144-149. 被引量:2
10 周芬,池云祥,杜运兴.上下翼缘同时受荷的HM,HW型钢梁整体稳定性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10):8-14. 被引量:1
1 李勇.北京城建大厦地下室防水施工[J] .中国建筑防水,2004(5):25-27. 被引量:3
2 北京城建大厦解暖通施工难题[J] .建筑技术开发,2004,31(5):137-137.
3 本刊编辑部.南京市江宁区滨江水厂工程[J] .西南给排水,2008,30(3):39-39.
4 姚志远,姚庆宇.台吉营风力发电场新建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J] .中国科技信息,2012(8):46-46.
5 王磊,李政.城建大厦地下室防水施工策略探究[J] .建材发展导向,2016,14(11):13-13. 被引量:1
6 居吉荣,黎方益.一支钢结构的队伍——北京城建四公司进军全钢结构施工领域侧记[J] .中外企业文化,2003(7):28-29.
7 虞华金.福州城建大厦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J] .福建建筑,2000(B11):74-76.
8 陈希阳.塑造城市景观 折射企业精神──谈广州城建大厦设计[J] .南方建筑,1998(3):25-26.
9 曹美光,杜彬彬.北京城建大厦夜景照明工程的设计及施工[J] .照明工程学报,2008,19(2):46-49.
10 徐英豪.北京北太平庄地下110kV变电站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控制[J] .建筑技术开发,1999,26(6):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