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安全测评认证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出处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4年第12期92-93,共2页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Privacy
-
1李守鹏.IT安全测评认证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26(11):87-89.
-
2陈长松.网络空间特性对网络新闻影响力的作用[J].传媒观察,2010(10):46-48.
-
3姜卫玲,陈长松.融合媒介的空间特性及其社会影响[J].新闻战线,2011(11):66-68. 被引量:7
-
4姜卫玲.微博的空间特性与新闻影响力[J].新闻战线,2014(7):94-96. 被引量:2
-
5吴世忠,宋晓龙.国外密码产品测评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25(6):66-70. 被引量:4
-
6姜浩.四种屏幕:传播媒介的空间特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12):167-168. 被引量:9
-
7上海地区信息安全测评认证系统项目通过竣工验收[J].上海信息化,2005(2):9-10.
-
8崔光耀,陈晓桦,袁建平,杜虹,朱建平.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任重道远(下)——主任访谈录[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25(8):12-16. 被引量:1
-
9许瑞雪.广播电视系统的电源保障体系建设[J].贵州农机化,2007,0(5):29-30.
-
10向继志.关注“电子现金”——访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郭涛博士[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26(12):6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