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探索与争鸣》
2004年第12期42-43,共2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同被引文献20
-
1朱佩荣.季亚琴科论教学的本质(上)[J].全球教育展望,1993,23(5):38-45. 被引量:45
-
2胡小明.人文体育观的渐入与生物体育观的淡出[J].中国学校体育,1999,18(2):65-65. 被引量:115
-
3彭富春.说游戏说[J].哲学研究,2003(2):39-45. 被引量:28
-
4胡小明.游戏的美与美的游戏——再论SPORT文化属性的皈依[J].体育与科学,2002,23(5):1-4. 被引量:33
-
5李尚群.文本与游戏——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另类话语[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55-57. 被引量:2
-
6李力研.论体育游戏——透析西方主要游戏理论的体育观[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1-4. 被引量:27
-
7蔡灿新.教育本体论研究的转向与教育本体的复杂性——复杂性思维方式视野中的教育本体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9):6-9. 被引量:17
-
8毛泽东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
9俞吾金.实践诠释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
10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1835.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崔鑫,隐向阳.篮球教学中游戏理念与实践新探[J].体育世界,2008(2):57-59. 被引量:7
-
2徐小龙,程春玲,孙力娟.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S1):226-232. 被引量:16
-
3顾建春.在耐久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J].科技信息,2008(19):265-265.
-
4钱钧,史兵.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体育学刊,2010,17(1):45-49. 被引量:62
-
5郑植友.“学校体育”学术主流——2003年以来“学校体育”论文评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7):105-107.
-
6闫广琴.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实践论》、《矛盾论》的研究综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12(3):39-42. 被引量:4
-
7李志良,吴炜.浅析体育游戏在武术训练中的作用及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1):79-80. 被引量:1
-
8何剑康,刘丹侠.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时代教育,2012(23):115-115. 被引量:13
-
9李铁军,李洋.体育文化与武术文化交融与隔离断想[J].当代体育科技,2014,4(5):93-94.
-
10李铁军.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性的反思[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7):160-161. 被引量:3
-
1R.莫察克,阿劳.从黑格尔到卢卡奇的本体论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1(2):3-8. 被引量:2
-
2张文喜.超越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对立[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1):42-46. 被引量:1
-
3俞宣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1):103-112. 被引量:6
-
4辛朝毅.再论白沙哲学本体论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1988(3):110-116.
-
5许柏.哲学根本问题整体观[J].学术论坛,1985,9(11):8-12.
-
6王锐强.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若干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2(3):12-16.
-
7刘晓君.意义缺失的困境——对北美休闲科学与英国休闲研究的本体论思考[J].青年研究,2008(8):41-48. 被引量:1
-
8刘歌德.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三方面[J].学术研究,1984(3):110-112.
-
9郭必选.全方位透视哲学基本问题群[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5-11.
-
10吴建国,夏甄陶.哲学基本问题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J].学术月刊,1982,14(7):1-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