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充分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被引量:5
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34-36,共3页
同被引文献30
-
1方可.生态化、宜人性与文化特色——创建21世纪中关村人居环境[J].城市问题,1999(6):34-35. 被引量:3
-
2袁亚愚.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7(6):49-55. 被引量:53
-
3杨国林.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使农民增收[J].求是,2004(11):58-58. 被引量:4
-
4冀纯堂.破解“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4(10):51-52. 被引量:3
-
5李世平,王礼力,王焕民.关于周至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0,46(10):17-19. 被引量:2
-
6农民进城就业待解三大难题[J].科技致富向导,2005(3):36-37. 被引量:1
-
7秦绍忠.关于当前农民增收的几个问题[J].理论前沿,2004(17):28-29. 被引量:6
-
8崔晓林.新农村建设之路:既要农民进城市 也要农村城镇化[J].中国经济周刊,2006(14):26-29. 被引量:3
-
9刘奇.中国农民生存与发展的九大悖论[J].中国发展观察,2006(8):31-36. 被引量:13
-
10吴梅兰,陈晓力,刘勤志.陕西农民增收问题初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2):4-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5
-
1景引玉.关于新时期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4):53-54.
-
2景引玉.关于新时期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6(5):277-278. 被引量:5
-
3王良虎.农民进城:农民怎么看[J].农业经济问题,2007,28(1):94-99. 被引量:7
-
4付永涛,尹洁,陈宏伟.由西安农民收入差异引发的思考——写在西安市“千村规划、百村创优、十村示范”工程完成之际[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22(4):120-123.
-
5王良虎.农民进城:城市准备好了吗[J].池州学院学报,2008,22(6):22-28.
二级引证文献12
-
1许咏梅,林坚.我国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和意愿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18-21. 被引量:5
-
2赵玉,李裕鸿,祁春节.农产品消费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8(3):55-59. 被引量:2
-
3王良虎.农民进城:城市准备好了吗[J].池州学院学报,2008,22(6):22-28.
-
4金沙.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决策的推拉模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25(9):64-66. 被引量:17
-
5林善浪,张作雄,林玉妹.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分析——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问卷[J].公共管理学报,2011,8(4):76-84. 被引量:22
-
6曹兵,郭玉辉.论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构成[J].经济论坛,2012(8):116-118. 被引量:19
-
7张建江.石河子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3(10):70-73. 被引量:1
-
8张锐,赵中林.促进农民增收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15):225-226.
-
9李圣军.小城镇:战略定位与产业支撑[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9(1):128-136. 被引量:2
-
10雷阳阳.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研究——基于CLDS数据[J].调研世界,2016,0(7):42-46. 被引量:9
-
1促进农民充分就业[J].农村工作通讯,2009(4):10-10.
-
2吴仲强.关于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2):66-71. 被引量:2
-
3于建嵘.切实保障农民就业十大权利[J].农村工作通讯,2008(4):26-27.
-
4邬能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充分就业[J].四川劳动保障,2007(10):11-12.
-
5闫亚珍.论运城农民的增收渠道——以闻喜县北垣某村为例[J].山西农经,2006(2):25-27.
-
6齐力.黑龙江省农民充分就业问题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9-22. 被引量:3
-
7王勇.我国农民充分就业的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6(23):51-53.
-
8吴秉功.对官坞村的新农村建设经验的若干思考[J].福建党史月刊,2009(10X):45-46. 被引量:1
-
9蔡学文.新常态下提高农民收入的路径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12Z).
-
10朱立丽.哈尔滨市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3(8):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