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81,共15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同被引文献61
-
1黄耀东.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小说内涵[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85-86. 被引量:1
-
2于平.试论“红楼梦语言”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114-120. 被引量:4
-
3张世君.《红楼梦》香气叙事的空间建构[J].红楼梦学刊,1999(4):203-219. 被引量:4
-
4罗书华.现实文本的还原——《红楼梦》开放叙述论[J].红楼梦学刊,1999(3):289-304. 被引量:2
-
5郑铁生.半个世纪关于《红楼梦》叙事结构研究的理性思考[J].红楼梦学刊,1999(1):48-60. 被引量:11
-
6刘相雨.论《红楼梦》的楔子——兼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开头模式[J].红楼梦学刊,1999(1):61-68. 被引量:3
-
7张世君.《红楼梦》空间叙事的分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36-44. 被引量:5
-
8鲍越.众声喧哗的世界——《红楼梦》小说对话性初探[J].浙江学刊,1999(5):109-114. 被引量:3
-
9金宋平.《红楼梦》第五回的时间与动力结构[J].红楼梦学刊,1998(2):82-86. 被引量:3
-
10王平.论《红楼梦》的叙述者[J].红楼梦学刊,1998(3):154-16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陈宇翔.论“分卷命名”对奇书文体翻译中叙事结构的显化——霍译《红楼梦》诗学形态的改写[J].现代英语,2020(24):40-44.
-
2李祝喜.论《红楼梦》的荒诞叙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5):63-66. 被引量:1
-
3薛海燕,王大鹏.次叙述层中的小故事在《红楼梦》中的功能[J].红楼梦学刊,2006(5):176-202. 被引量:1
-
4赵宽心.《中国中央电视台年鉴》(2005卷)荣获第二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1):26-26.
-
5张同胜.试论《红楼梦》的叙事思维模式[J].红楼梦学刊,2007(1):296-305. 被引量:4
-
6李艳丽,李亮.论“刘姥姥”人物设置的功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1):1-3. 被引量:1
-
7冯德河.论《红楼梦》叙事风格在翻译中的显性与隐性再现及再现缺失[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9(2):144-148. 被引量:1
-
8薛海燕.论《红楼梦》作为“成长小说”的思想价值及其叙事特征[J].红楼梦学刊,2009(4):114-129. 被引量:3
-
9杜兵毅.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衬托作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6):27-29. 被引量:1
-
10陈琳.《红楼梦》“看官”英译与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西渐[J].红楼梦学刊,2011(1):151-166. 被引量:4
-
1董宁.给叶子的一封信[J].散文诗,2004(20):48-49.
-
2单南平.王维山水诗虚实转换艺术的美学思考[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3):28-31.
-
3邓牛顿.郭沫若的趣味观[J].郭沫若学刊,2002(1):36-38.
-
4彭文娟.《紫色》书信体格式的空白与存现[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X):60-62.
-
5田耘.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作家,2010(2):155-156. 被引量:2
-
6陆士清.谈谈影片《城南旧事》的改编[J].电影新作,1983(2):77-78. 被引量:1
-
7范兰德.艾青诗歌意象的种类及其组合转换艺术[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5,0(2):10-17.
-
8郑文平.从《团圆》到《英雄儿女》看文本转换艺术[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0(3):98-101. 被引量:2
-
9吉兆荣.笔端流云 诗意叙写——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文本中的叙事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0(3):50-53. 被引量:1
-
10沈韬.对现实生活的补偿——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两篇小说中的梨树与灯[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7(3):18-2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