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证香山”:唐诗意象与《红楼梦》几个书名的来源
被引量:5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参考文献9
-
1吴新雷.惊破红楼梦里心——红学小札七记[J].红楼梦学刊,1997(2):225-234. 被引量:9
-
2.《唐诗大辞典》472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
3朱淡文.《红楼梦》神话论源[J].红楼梦学刊,1985(1):1-18. 被引量:15
-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下,第29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5萧涤非 程千帆 马茂元 周汝昌 周振甫 霍松林撰写.《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1页.
-
6曹寅.《楝亭诗钞》卷八.
-
7吴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考稗小记》,第125页.
-
8《曹雪芹佚著浅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第104页.
-
9周绍良.“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J].红楼梦学刊,1979(1):211-221. 被引量:8
共引文献32
-
1高淮生.唐诗宋词中的“红楼”意象与《红楼梦》意境述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32-138.
-
2熊国华.李商隐诗歌的心灵性结构[J].江汉论坛,2004(10):109-112. 被引量:1
-
3刘化兵,宋祥双.论青埂顽石与神瑛侍者的合一[J].红楼梦学刊,2004(4):310-317. 被引量:4
-
4饶道庆.论白居易诗对《红楼梦》的影响[J].明清小说研究,2004(4):70-77. 被引量:1
-
5沈治钧,张云.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J].红楼梦学刊,2002(3):114-132. 被引量:3
-
6张志.“衔玉而诞”之内涵——论贾宝玉之“玉德”[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26(1):40-47. 被引量:6
-
7雒海宁.文学语言的色彩美[J].甘肃社会科学,2006(1):24-26. 被引量:1
-
8黄志程.《红楼梦》的神话因素及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30-32. 被引量:1
-
9张志.林黛玉释名——兼论林黛玉的“玉容”“玉德”之美[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9-16. 被引量:4
-
10【日】船越达志.试论《红楼梦》第12回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及对日本文人的影响[J].红楼梦学刊,2008(5):150-16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6
-
1陈允吉.从《欢喜国王缘》变文看《长恨歌》故事的构成——兼述《长恨歌》与佛经文学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7(3):142-156. 被引量:16
-
2金启孮.《红楼梦》人名研究[J].红楼梦学刊,1980(1):129-166. 被引量:12
-
3马力.从叙述手法看“石头”在《红楼梦》中的作用[J].红楼梦学刊,1980(3):201-217. 被引量:7
-
4冯其庸.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J].红楼梦学刊,1980(4):175-207. 被引量:8
-
5阮延陵.大观园寻踪——原型、模特儿、假借体与真踪[J].红楼梦学刊,1993(4):319-330. 被引量:1
-
6陈敬夫.一石生万象 烟云缥缈间——论《红楼梦》“出则”即创作自序[J].红楼梦学刊,1992(4):77-104. 被引量:1
-
7龚鸿志.《红楼梦》用实典与设譬寓探源索流刍议[J].红楼梦学刊,1987(3):122-133. 被引量:1
-
8蔡义江.“石头”的职能与甄、贾宝玉——《红楼梦论佚》中有关结构艺术的一章[J].红楼梦学刊,1982(3):117-143. 被引量:12
-
9李全华.关于曹雪芹的创作经历问题[J].红楼梦学刊,1982(3):159-183. 被引量:3
-
10吴新雷.惊破红楼梦里心——红学小札七记[J].红楼梦学刊,1997(2):225-234.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朱盛桂,叶林桢.惊世骇俗《红楼梦》 千丝万缕唐诗情——试论《红楼梦》对唐诗的运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6):123-130. 被引量:2
-
2李志琴.红楼一梦悟人生:《红楼梦》题名问题小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99-200.
-
3张志.论曹寅和曹雪芹祖孙二人的爱竹情结[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96. 被引量:1
-
4张志.曹雪芹爱梅原因试探[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6-59. 被引量:2
-
5张志.曹寅爱梅原因蠡测[J].铜仁学院学报,2013,15(2):21-27. 被引量:1
-
6张志.论曹寅梅花诗的多重意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7):59-63. 被引量:1
-
7南瑛.论香山《长恨歌》的文学影响[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4):74-76.
-
8张志.也论贾宝玉形象的“玉、石”二重性特征——兼与丁维忠先生商榷[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12-16.
-
9张云.2016年《红楼梦》研究期刊类述评[J].红楼梦学刊,2017(1):27-58. 被引量:2
-
10李迪,陈维.2016年中国德语国家研究文献目录(选)[J].德语人文研究,2017(2):75-78.
-
1马云.唐诗“意象”探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S2):55-56.
-
2柏晔.目的论下唐诗意象的翻译[J].品牌,2014(1):57-57.
-
3孙昱璐.从“乌”“鹤”意象看唐诗中的悲剧意识[J].云梦学刊,2007,28(S1):74-75. 被引量:1
-
4李轩.试论唐诗意象的文学特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8-20. 被引量:2
-
5马孝军.填平一条路[J].今古传奇(故事版),2014(12):1-1.
-
6李成.唐诗意象(组诗)[J].安徽文学,2014(9):143-145.
-
7徐艳.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内涵的重新阐释[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7-64. 被引量:4
-
8朝版歌剧《红楼梦》在京上演[J].记者观察(下),2010(5):8-8.
-
9杨洁.唐诗意象研究述评[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4):10-11. 被引量:1
-
10朱晓慧.宋词词境中的意象质感——兼与唐诗意象质感比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5):473-47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