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5-324,共10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参考文献12
-
1刘上生.《曹寅佩笔侍从考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6).
-
2白晋[法]著.《康熙帝传》冯作民译本.,.第94页.
-
3《清康乾两帝与天主教传教史》.(台湾)光启出版社1966年版.
-
4费赖之[法]著,冯承钧译.《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南怀仁"本传,中华书局1995年版.
-
5白晋[法]著.《康熙帝传》马绪祥译本..《请史资料》第1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
6南怀人,薛虹译.《鞑靼旅行记》..《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
7曹寅.《楝亭集·诗钞》卷四(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
8曹寅.《楝亭集·诗钞》卷二《钢鼓歌》自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影印本.
-
9《楝亭藏书目》,辽海丛书本.
-
10朱彝尊.《潜采堂书目》,晨凤阁丛书本.
同被引文献19
-
1皮述民.《石头记》“无材补天”的影射意义——李鼎一生惭恨探微[J].红楼梦学刊,1999(1):138-153. 被引量:2
-
2顾宗达.《红楼梦》中的进口物品与对外贸易[J].红楼梦学刊,1984(4):325-338. 被引量:4
-
3黄龙.《红楼梦》中的基督教思想与活动──教士涉足大观园[J].东南文化,1999(4):53-59. 被引量:3
-
4黄龙.《红楼梦》中的外来文化[J].东南文化,1994(3):64-72. 被引量:3
-
5周汝昌.《红楼梦》与“情文化”[J].红楼梦学刊,1993(1):67-78. 被引量:10
-
6皮述民.苏州李家与《红楼梦》的关系[J].红楼梦学刊,1991(4):35-48. 被引量:3
-
7白先勇.贾宝玉的俗缘:蒋玉菡与花袭人——兼论《红楼梦》的结局意义[J].红楼梦学刊,1990(1):95-104. 被引量:9
-
8陈辽.《红楼梦》:一部特殊的忏悔录[J].明清小说研究,1990(2):115-125. 被引量:1
-
9冯其庸.关于李煦[J].红楼梦学刊,1996(4):272-291. 被引量:9
-
10冯其庸.《论〈红楼梦〉的思想》自序[J].红楼梦学刊,2002(1):1-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
-
1张乃良.死亡恐惧的消解及其反英雄主义——贾宝玉论之四[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82-85. 被引量:1
-
2饶道庆.《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好色”比较——兼论日中古代文化的“好色”观对两书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4(6):74-80. 被引量:4
-
3张志.“衔玉而诞”之内涵——论贾宝玉之“玉德”[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26(1):40-47. 被引量:6
-
4刘莹.试论贾宝玉、杜少卿对儒家仁者理想的回归[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21-25. 被引量:2
-
5张乃良.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27(1):47-50. 被引量:1
-
6胡晴.2017年《红楼梦》学术期刊类述评[J].红楼梦学刊,2018(1):68-90. 被引量:3
-
7赵培楠,丁亚平.《红楼梦》的新道德空间[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4(4):83-88.
-
8周冉,肖锦波,何花(指导).《红楼梦》与希腊神话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比研究[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11):78-81.
-
1张耀谋.谈谈新诗的破与立[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1):15-17.
-
2邓明珠,张冬.诚信履职孺子牛——三级人大代表、临汾市粮食局局长曹学义掠影[J].沧桑,2004,0(5):1-1.
-
3王洪岳.反思文艺学研究中的两种不良倾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27-131.
-
4岭南风气自妖娆[J].汽车自驾游,2011(7):54-65.
-
5黄权才.起凤山诗文考述[J].广西文史,2015,0(3):75-80.
-
6兰良永.曹寅第六番“佩笔侍从”考——兼与刘上生“佩笔侍从”说商榷[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00-104. 被引量:2
-
7熊觖.以开放心态对待冲突[J].人才资源开发,2008(7):87-87.
-
8姚文奇.吴焕先的爱情故事[J].福建党史月刊,1996,0(4):31-34.
-
9郭长保.从文学观转型看现代作家创作心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111-113.
-
10刘士林.方法的异化与贫困[J].求是学刊,2006,33(2):104-10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