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符号互动与社会规范的形成
被引量:
4
Symbol Interactive and Social Norm Form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单个的人是不能成为自觉能动的主体的,人只有通过交往成为社会意义的存在熏才可能具有教养、科学与文化。而这一切都必须以社会约定、或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为条件。符号是通过劳动工具逐渐虚拟化而形成的物我中介,使社会行为有了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都可以从他们约定、运用的符号系统中找到其传承的基因。
作者
张晓虎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2期64-66,共3页
Theory Monthly
关键词
交往
符号
社会互动
制度与习俗
文化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德]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M]华夏出版社,1999.
2
[英]罗素(BertrandRussell)著,张金言.人类的知识[M]商务印书馆,1983.
同被引文献
21
1
全国环境伦理教育会议组.
公民环境道德宣言[J]
.伦理学研究,2002(1):55-56.
被引量:2
2
王露璐,陈悦.
我国环境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2-36.
被引量:8
3
雷德鹏.
论个体互动中的符号[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2):127-129.
被引量:5
4
艾跃进.
漫议社会交往中的礼仪[J]
.道德与文明,2004(6):75-76.
被引量:2
5
张刚,焦建军,王文奎.
管理沟通理论的变革性质和意义[J]
.理论导刊,2005(2):38-39.
被引量:17
6
韩凤鸣.
“礼”的产生和文明的起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3):40-41.
被引量:6
7
林友华.
中华礼仪渊源及价值取向[J]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88-90.
被引量:1
8
余保华.
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构建[J]
.教育科学论坛,2007(02A):16-18.
被引量:16
9
安东.
今天你“火星文”了吗?[J]
.台声,2007(3):76-78.
被引量:8
10
李培超.
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重要视点:传统文化与环境伦理学的冲突[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4-2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屈振辉.
“礼遇自然”:公民环境道德建设理念新论[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2):49-52.
被引量:2
2
冯溪,刘玮.
符号互动视野下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分析[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24(1):123-126.
被引量:5
3
屈振辉.
环境伦理的生态起源及现代启示[J]
.绿叶,2013(3):38-43.
4
胡全裕.
学校管理沟通的现状及应对[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0):30-3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迎春,张晓雅.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探微[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5):92-94.
2
任兵.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视域中的廉洁教育[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4):42-45.
被引量:3
3
卢岚.
德育社会生态的困境与消解[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24-29.
被引量:2
4
王海艳.
高校应对“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策略探析[J]
.学理论,2012(6):150-151.
5
黄汀.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164-168.
被引量:15
6
胡海情.
论网络亚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大学生德育可控性[J]
.中国报业,2012,0(09X):176-177.
7
许洪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策略探析[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2):231-232.
1
耿炜,周红霞.
谈衡水的“非”文化[J]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3):47-49.
2
田丰.
主体际、语境营造与礼乐文明[J]
.江苏社会科学,2012(6):60-62.
3
覃琮.
民族旅游舞台表演中的符号化生产及其互动——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74-77.
被引量:3
4
王恩涌.
我国新石器晚期的农业发展与社会演变(二)[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2):53-54.
被引量:1
5
孙白露,朱启臻.
试论中国农业文化的价值及保护[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173-177.
被引量:9
6
张晓虎.
论价值观念与文化的建构[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6(4):34-35.
7
益智游戏小玩家[J]
.中国少年文摘,2010(6):33-33.
8
孙兆刚.
寻根文化建设的社会学解读[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2):101-105.
9
潘泉根.
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及起源[J]
.安徽新戏,2000(3):63-64.
10
张国明.
瑶族与长鼓[J]
.民族艺术,1986(1):237-241.
被引量:6
理论月刊
200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