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Q心肌梗塞(NQMI)1983年由Spodick等首先提出[1]。NQMI以往多以病理学名词如“心内膜下心梗”、“非透壁性心梗”等而被临床使用。因心电图所见与病理组织学所见不相符合,所以,临床称NQMI更为合理。NQMI自然发病率为13%~39%[2],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PK-MB的开展,NQMI诊断率增加到93%[3]。加之治疗进步,诸如行紧急冠状动脉溶栓疗法(PTCR)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静脉tPA溶栓疗法等使本来应出现的Q波心肌梗塞(QMI)而转归于NQMI[4]。
出处
《日本医学介绍》
1993年第6期285-287,共3页
Progress in Japa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