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食品结构的调整,应当科学地建立在人体需要的基础上。21世纪人类对食品的需要,是食品结构调整的根本出发点。21世纪食品将提供给人类符合健康时代要求的愉快与美味。
同被引文献12
-
1周永昌,李磊.鹅肉火腿肠加工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6(3):279-283. 被引量:5
-
2陈书明,王勤,成玉梅,聂向庭.灵芝含氮多糖对动物机体红细胞内SOD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1994,13(3):26-27. 被引量:15
-
3闵三弟,臧珍娣,宋士良,劳华均,严惠芳,陆宏祺.灵芝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效应[J].食用菌学报,1996,3(1):21-26. 被引量:14
-
4危贵茂 等.菌类食品的开发与研究[J].中国食品与畜产科技,2001,8(3):125-127.
-
5董孝堂 等.食用菌、蔬菜、水果等食品应成为饮食主流[J].食用菌,2003,25(4):2-2.
-
6韩省华.杭州市农业局召开利用食用菌预防“非典”研讨会[J].中国食用菌,2003,22(5):22-22.
-
7保健食品中片剂制作的相关知识[J].功能性生物制品,2006,30(1):27-29.
-
8美国专利5158789 Duross;James W.ICI Americas Inc.
-
9陶菲,孔保华,王家国.蔬菜肉肠的制作[J].肉类工业,2002(6):12-15. 被引量:5
-
10顾雅君,赵刚勇,薛刚,王世英,曹刚.食用菌类食品作为功能食品的优势[J].中国食用菌,2002,21(5):46-4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3
-
1危贵茂,钟卫民,袁诚,李建平.金针菇火腿肠的研制[J].肉类工业,2005(1):16-18. 被引量:15
-
2危贵茂,付桂荣,袁诚,欧阳建华.菌类食品的功能特性及开发前景[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2):94-95. 被引量:15
-
3共晶体木糖醇的生产和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18(G00):421-424.
二级引证文献30
-
1陈力力,黄兆,马美湖,陈冬纯.发酵金针菇香肠的研究[J].肉类工业,2006(11):17-20. 被引量:2
-
2陆文蔚,王淑珍,唐立伟.浅谈新型羊肚菌功能食品的开发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3(10):19-22. 被引量:5
-
3郑守威,马春艳.池沼公鱼火腿肠生产工艺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16(4):9-12. 被引量:6
-
4韩亚兰,刘伟,邓海平.食用菌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功能食品的开发[J].江西食品工业,2007(4):29-31. 被引量:14
-
5郭刚军,王全会,龚加顺,黄艾祥.火腿香菇软罐头的研制[J].肉类工业,2008(4):16-18. 被引量:4
-
6蔡和晖,廖森泰,叶运寿,刘学铭.金针菇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1):171-175. 被引量:55
-
7申培丽,赵超.不同生理时期平菇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81-681. 被引量:6
-
8张天翼.杏鲍菇灌肠工艺配方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20-7521. 被引量:7
-
9陈杨胜,刘雪松,栾连军,陈勇,王龙虎.中药复合提取技术与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3):401-404. 被引量:4
-
10朱秀敏.食用菌中的生物活性物质[J].甘肃农业,2011(2):79-80. 被引量:8
-
1蔡同一.对21世纪食品发展的展望[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化),2004(5):46-47.
-
2信息窗[J].农家之友,1995,0(5):20-25.
-
3任菊香.致富信息[J].当代兵团,2005,0(10):50-50.
-
4赵建华.农家女种黑玉米致富记[J].时代工商,2000(5):40-41.
-
5蔡同.21世纪我们吃什么[J].科技与企业,2001(11):60-60.
-
6王红育,李颖.黑色食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97-2398. 被引量:16
-
7紫色食品前景看好[J].农民科技培训,2002,0(9):32-32.
-
8郭翔.解读《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四)[J].中国酒,2012(10):34-35.
-
9关廷芳.粮油种植哪些项目前景好[J].农家顾问,2004(4):19-19.
-
10赵从民.特种养殖动态[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1999,0(4):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