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3,共8页
National Arts
同被引文献75
-
1戴光英.西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探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68-71. 被引量:29
-
2杜玉亭.民族文化瑰宝的识别——以基诺族为例[J].思想战线,1998,24(12):81-86. 被引量:9
-
3李子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教育刍议──以怒江峡谷诸民族为例[J].思想战线,1998,24(4):20-25. 被引量:24
-
4彭兆荣.族性的认同与音乐的发生[J].中国音乐学,1999(3):47-55. 被引量:49
-
5张勇.侗族民歌的分类和侗族大歌的籍贯[J].贵州民族研究,1984,4(2):149-151. 被引量:13
-
6郭立新.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2):96-98. 被引量:5
-
7王珠珠,郑大伟.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成功经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4(06S):59-60. 被引量:5
-
8李荣荣,毛颖.石林小箐村刺绣工艺调查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2002,15(6):69-77. 被引量:9
-
9冉新义,祁小玲.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探索,2005(1):56-57. 被引量:9
-
10陈勤建.文化旅游:摒除伪民俗,开掘真民俗[J].民俗研究,2002(2):5-9.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14
-
1肖青.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历程——以云南石林月湖村撒尼文化变迁为例[J].思想战线,2006,32(6):89-94. 被引量:10
-
2张邦辉,谭伟,邓淼.开展西部基层远程教育多元化思路及问题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6):837-840. 被引量:1
-
3迟燕琼.少数民族节庆文艺活动的符号建构——对云南新平县漠沙镇花腰傣“花街”文化旅游节的调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4):47-51. 被引量:4
-
4肖青.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逻辑[J].思想战线,2008,34(3):6-10. 被引量:12
-
5迟燕琼.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困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2):90-94. 被引量:2
-
6迟燕琼.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8,21(3):52-56. 被引量:25
-
7迟燕琼.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39-143. 被引量:6
-
8向丽.对民族村寨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反思——基于湖北省恩施市枫香坡侗寨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5):61-65. 被引量:6
-
9肖青,李宇峰.全球化、现代化与民族村寨文化[J].社会科学论坛,2015(5):225-230.
-
10薛其龙.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建构——以云南勐养镇曼掌村为例[J].创意设计源,2016(6):22-27.
二级引证文献68
-
1李玉臻.基于游客期望和感知的民族节庆旅游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4-79. 被引量:13
-
2吕屏,王庆仁,彭家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3):35-40. 被引量:28
-
3陈志永,周杰,况志国.贵州乡村旅游开发天龙模式和郎德模式的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6):250-255. 被引量:10
-
4左伟.国内民族节庆旅游研究综述[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9(5):47-49. 被引量:2
-
5李尚奎.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2):67-72.
-
6宋秀平,李杨,李明达.四川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研究——以民间传统舞蹈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21-24. 被引量:12
-
7陈志永,吴亚平,费广玉.基于核心力量导向差异的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比较与剖析——以贵州天龙屯堡、郎德苗寨和西江苗寨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283-290. 被引量:24
-
8周秀清,刘海军,钟飞辰.多维视野下民族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障碍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11-115.
-
9丁菊英.德昂族浇花节文化内涵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2,10(3):27-30. 被引量:3
-
10李佳航,王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怒江四个民族旅游示范建筑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2,30(9):35-38. 被引量:1
-
1李瑞兰,赵胜男,董俸驰,李国春.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36-39. 被引量:4
-
2袁峰.庞薰琹《贵州山民图》系列作品的价值及对当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启示[J].中国美术,2015(6):22-23. 被引量:2
-
3王卫民.论特困少数民族人口的特征及反贫困政策的优化——对云南调查的几点分析[J].民族研究,1993(1):1-11. 被引量:5
-
4肖青,李宇峰.全球化、现代化与民族村寨文化[J].社会科学论坛,2015(5):225-230.
-
5肖青.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历程——以云南石林月湖村撒尼文化变迁为例[J].思想战线,2006,32(6):89-94. 被引量:10
-
6肖青,李宇峰.民族村寨文化的理论架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1):65-69. 被引量:24
-
7张跃,王瑜,李超超.少数民族养老模式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为例[J].思想战线,2004,30(2):103-108. 被引量:12
-
8特克寒.承德传统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0-23. 被引量:3
-
9覃雪梅.民族文化资本化与民族村寨社会转型——以云南为例[J].思想战线,2010,36(3):141-142. 被引量:4
-
10谭贤楚,刘伦文,龙永红.现代建构: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发展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29-3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