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制度: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制度创新
出处
《人大研究》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People's Congress Studying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3[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62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
-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35页.
-
6.《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8页.
-
7杨建平.法治民主:后发国家的政治选择[J].战略与管理,2001,.
-
8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 1944,p.38.
-
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
10Lord Acton, Essays On Freedom and Power, The Beacon Press, 1948,pp.14-15.
共引文献45
-
1刘鑫.近年来政治文明研究述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4):33-36. 被引量:1
-
2赵永振.论政治文明的构成和基本特征[J].社科纵横,2008,23(8):7-8.
-
3谷红瑞.政治文明衡量标准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1-73.
-
4李校利,王永刚.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增长点述要[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1):7-8.
-
5吴再发.改进党的执政方式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3):12-13. 被引量:1
-
6李春香.公民政治参与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J].科技风,2010(23).
-
7范今朝.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未来行政区划改革走向[J].经济地理,2004,24(4):449-453. 被引量:27
-
8黄立营.论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维度[J].道德与文明,2004(5):72-76.
-
9谷红瑞.政治文明:特征、类型与衡量标准[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7-101.
-
10成莉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政治资源的配置机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6):78-82. 被引量:3
-
1李校利.政治文明:一个新的文明论域[J].前沿,2003(10):34-36. 被引量:1
-
2王同和.找准多党合作着力点 促进执政党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11):38-39.
-
3黄明哲,王云燕.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的思考[J].求实,2010(12):18-21. 被引量:8
-
4方世南,曹峰旗.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构的全球视野[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3):105-111. 被引量:9
-
5张丽辉.发展基层民主——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体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9):85-86.
-
6罗炽惠.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2):85-87.
-
7金太军.建设政治文明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J].理论探讨,2004(4):5-8. 被引量:9
-
8何士青.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里程碑——纪念1982年宪法颁布20周年[J].广西社会科学,2002(6):100-102.
-
9知政参考[J].吉林人大,2001,0(5):44-45.
-
10余跃.浅析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6(22):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