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儒、道隐逸观略论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隐逸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特殊产物。隐逸思想历史悠久、来源复杂。《周易》导源于前,儒、道各具自成体系的阐发。儒家强调的是手段式的待时之隐,道家追求的是目的式的适性之隐,两者既对立,又互补,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了隐逸文化的坚实大厦。
作者 霍建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马振彪.周易学说[M].惠州:花城出版社,2003..
  • 2朱熹注.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3阮元.十三经注疏 [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4焦循撰 沈文倬.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5郑训佐 李剑锋.中国文学精神(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32

同被引文献10

  • 1[8]皇甫谧.高士传[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 2[4]荀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 3[3]韩非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 5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6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 7郑训佐 李剑锋.中国文学精神(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 8霍建波.隐逸精神和传统文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 9张志宏.儒道“隐逸”思想之比较研究[J].理论界,2010(12):176-178. 被引量:2
  • 10王玉彬.孔子与隐逸思想——以《论语·微子》为中心的考察[J].管子学刊,2011(3):75-7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