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儒、道隐逸观略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逸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特殊产物。隐逸思想历史悠久、来源复杂。《周易》导源于前,儒、道各具自成体系的阐发。儒家强调的是手段式的待时之隐,道家追求的是目的式的适性之隐,两者既对立,又互补,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了隐逸文化的坚实大厦。
作者
霍建波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周易》
儒家
道家
隐逸观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马振彪.周易学说[M].惠州:花城出版社,2003..
2
朱熹注.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阮元.十三经注疏 [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焦循撰 沈文倬.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
郑训佐 李剑锋.中国文学精神(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
32
1
唐辉.
《文心雕龙》的文学文明思想[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3-66.
2
杨文军,李彬,舒永安.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J]
.教育与职业,2006(11):49-50.
被引量:7
3
马会霞,孙晓东.
略论河图洛书之象数理与阴阳五行五脏之机[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5):630-631.
被引量:6
4
杨明.
宛转相承:骈文文句的一种接续方式[J]
.文史哲,2007(1):87-94.
被引量:6
5
林雨.
“和谐社会”与高校党的建设的若干思考[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1):96-100.
被引量:4
6
孙键.
义利观影响下的朋友关系——以秦汉时期为例[J]
.宁夏社会科学,2007(6):130-133.
7
王永.
《盐铁论》之创作模式考论[J]
.宁夏社会科学,2009(3):153-156.
被引量:1
8
斯洪桥.
试析汉初儒士的主体自觉[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54-55.
9
郝亚飞,丁立磊.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J]
.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74-176.
被引量:7
10
杨年丰.
试论钱澄之《藏山阁集》的诗史精神[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5):101-106.
同被引文献
10
1
[8]皇甫谧.高士传[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
[4]荀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
[3]韩非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6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郑训佐 李剑锋.中国文学精神(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8
霍建波.隐逸精神和传统文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9
张志宏.
儒道“隐逸”思想之比较研究[J]
.理论界,2010(12):176-178.
被引量:2
10
王玉彬.
孔子与隐逸思想——以《论语·微子》为中心的考察[J]
.管子学刊,2011(3):75-7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霍建波.
古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双重标准[J]
.河北学刊,2007,27(4):118-120.
被引量:2
2
冯卿.
浅论孔子、庄子的隐逸思想[J]
.学理论,2014(33):15-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康丽华,王东.
魏野是否真隐士[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S2):92-94.
2
王诗语.
海德格尔与庄子关于人与世界关系观点的联系与区别[J]
.西部学刊,2020(14):139-142.
被引量:1
3
田富强.
中国历史时期隐士就业市场研究[J]
.唐都学刊,2020,36(5):92-99.
4
李正梅.
从《归去来兮辞》看魏晋文人的隐逸思想[J]
.名师在线,2019(5):20-21.
1
梁嘉茵,张学松.
从陶渊明与“大历十才子”的隐逸诗探讨其隐逸观[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30(5):44-52.
被引量:1
2
胡秋银.
东晋士人隐逸观[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48-51.
3
刘斌.
寺院中的“花开富贵”——试论唐代文人隐逸观[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2):113-116.
4
步摇.
人生无法跳跃前行[J]
.意林文汇,2014,0(3):62-62.
5
钟皓楠.
钟皓楠3首[J]
.翠苑,2015,0(2):69-69.
6
薛萌.
无法遗忘的绣花鞋[J]
.东方剑,2006(11):16-23.
7
陈丹燕.
关于幸福[J]
.小品文选刊,2017,0(2):61-61.
8
邸梅兰.
劝风[J]
.诗词月刊,2016(7):72-72.
9
郎婷.
由苏州园林看隐逸文人的忧郁审美情结[J]
.北方文学(下),2012(9):43-43.
10
王雍.
浅析《论语》中孔子对隐士的态度[J]
.北方文学(中),2016,0(9):127-127.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