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诗十九首》符号解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古诗十九首》中充盈了动物、景物、时空等典型符号,通过对它们的解读,可以挖掘诗歌深层蕴藏的大量信息,这些有生命物和无生命物,真实地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诗人将这种感情通过"符号"寄托物表现出来,形成了忧郁、凄凉的文学审美观,也反映了动荡时代下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
作者
解文超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3,共5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符号象征
解读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池上嘉彦 张晓云译.符号学入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2
萧统.文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
钟嵘.诗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
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
朱熹.周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
王先谦.荀子集解[M].中华书局,1997..
7
刘勰.文心雕龙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共引文献
57
1
李晓鲁.
论以自然为本的绿色设计[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3):133-135.
被引量:4
2
陈筱芳.
中国传统性文化的特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133-138.
被引量:3
3
曹进,靳琰.
跨文化交际的符号学诠释[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24(5):137-140.
被引量:2
4
张自慧.
古代儒者的人格追求与形象定位[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6):97-100.
被引量:1
5
安红昌.
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5-18.
被引量:2
6
石勇.
动漫文化:不可小觑的青少年亚文化[J]
.中国青年研究,2006(11):51-54.
被引量:35
7
吴怀仁.
论写作中文本语言表现的多层次结构模式[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4):140-143.
8
王纪武.
地域城市更新的文化检讨——以重庆洪崖洞街区为例[J]
.建筑学报,2007(5):19-22.
被引量:19
9
顾晔.
以学科文化为核心 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案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08(4):91-93.
被引量:23
10
田成义.
本体·认知·人生——老子与庄子哲学比较[J]
.北方论丛,2008(4):120-12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4
1
笪蓓.
《古诗十九首》创作年代管见[J]
.科技经济市场,2007(2).
被引量:1
2
王继学.
论《古诗十九首》的排列艺术[J]
.职大学报,2006(1):56-57.
被引量:1
3
顾敏.
论《古诗十九首》的美学价值与意义[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21-23.
被引量:2
4
许晓晴.
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象与主题[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1):54-57.
被引量:11
5
刘琦.
历史本真与士人心态──《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意义[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7(4):34-36.
被引量:4
6
王建华.
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7(2):63-65.
被引量:3
7
刘方喜.
人生意义的诗意彰显─—古诗十九首人生主题的生存本体论解读[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5(4):35-37.
被引量:2
8
阮忠.
人代冥灭 清音独远——《古诗十九首》艺术表现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27(2):94-101.
被引量:3
9
邓乔彬.
淺析《古诗十九首》的美学思想[J]
.文艺理论研究,1983(1):95-98.
被引量:4
10
李金坤.
《古诗十九首》艺术美发微[J]
.高校教育管理,1995(1):20-2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石彦.
《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11):58-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志建.
新见龚道耕手札一通考论[J]
.东方藏品,2018,0(10):228-229.
1
解文超,刘永斌.
论《古诗十九首》的符号象征[J]
.廊坊师专学报,2000(1):20-22.
2
张轩朝.
罪恶的胡子[J]
.泉州文学,2007,0(11):31-32.
3
曾炼.
品酒饮茶忆年少[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4):24-25.
4
沙凯.
《伙计》的人物符号象征意义解读[J]
.作家,2008,0(2):102-103.
5
吴钩.
宋朝官二代:我们不是高衙内[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7,0(3):51-51.
6
武继贤.
电影《白鹿原》的意象化符号解读[J]
.电影文学,2014(8):19-20.
被引量:2
7
忻竞.
从符号象征解析《干旱的九月》中的典型人物[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1):131-132.
8
李欣.
陶渊明“归”情浅析[J]
.北方文学(中),2012(8):8-9.
9
骆春.
生存、自由、权利、欲望的象征——从符号学角度解析孙悟空的金箍棒[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61-62.
被引量:1
10
农为平.
论沈从文“湘西世界”的审美特性[J]
.创新,2008,2(3):99-102.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