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青年》第6卷个案分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青年》第 6卷 1号出版于 1 91 9年 1月 1 5日 ,第 6号出版于 1 91 9年 1 1月 1日 ,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其间。《新青年》第 6卷 5号的“马克思研究专号”是第 6卷的重要特征之一。“马克思研究专号”出版的意义 ,可谓是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深刻影响的反映 ,显示了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对马克思研究的实绩。但对这一实绩也不能做夸张的评价。作为《新青年》主要编者的陈独秀 ,在第 6卷上没有上佳表现 ,作品数量不多。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从《新青年》第 6卷看决不会像“立杆见影”
作者 张涛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
出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Journal of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

  • 1张静如,姜庆明,孙文建.《新青年》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J].齐鲁学刊,1983(2):1-5. 被引量:8
  • 2冷溶.《新青年》的历史贡献与历史意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4):2-3. 被引量:4
  • 3李龙牧.五四时期传播思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J].新闻战线,1958(1).
  • 4顾兆熊.马克思学说[J]//《新青年》第6卷5号,中国书店,2011:385-390.
  • 5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J]//《新青年》第6卷5号,中国书店,2011:455.
  • 6陈独秀.对于时局的我见[J]//《新青年》第8卷1号,中国书店,2011:29.
  • 7对于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J]//《新青年》第7卷6号,中国书店,2011:455.
  • 8何毅.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转变--兼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 9李汉俊.女子将来的地位[J]//《新青年》第8卷1号,中国书店,2011:66.
  • 10记者.香港罢工风潮始末记[J]//《新青年》第8卷1号,中国书店,2011:10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