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寻根》
2000年第6期52-55,共4页
Root Exploration
同被引文献15
-
1李景端.杨宪益辛勤翻译诗作伴[J].文化交流,2003(5):22-23. 被引量:2
-
2汤一介.“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J].学术月刊,1997,29(10):32-33. 被引量:35
-
3韩忠华.评《红楼梦》杨氏英译本[J].红楼梦学刊,1986(3):279-303. 被引量:8
-
4任生名.杨宪益的文学翻译思想散记[J].中国翻译,1993(4):33-35. 被引量:130
-
5冯其庸.《红楼梦学刊》编辑委员会[J].红楼梦学刊,2004(4):1-5. 被引量:2
-
6刘?.评季羡林先生的重要文化思想——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1(3):55-60. 被引量:12
-
7秋茵.戴乃迭往事[J].文化交流,2001(2):33-36. 被引量:7
-
8邢力.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异化策略的文化思索[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1):100-105. 被引量:13
-
9刘朝晖.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可接受性——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中国翻译,2014,35(1):82-87. 被引量:18
-
10冯全功.论《红楼》译评中的底本意识[J].中国图书评论,2014,37(3):55-6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7
-
1朱白云.《红楼梦》中的成语英译与民族文化传播[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3):113-116. 被引量:2
-
2肖赛辉.意识形态与“嫂子”的翻译[J].科技创新导报,2010,7(17):171-172.
-
3文军,任艳.国内《红楼梦》英译研究回眸(1979—2010)[J].中国外语,2012,9(1):84-93. 被引量:26
-
4张建春,刘莉.归化还是异化——《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对比分析(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4):55-56.
-
5缪建维.从文化缺省的英译看中华文化传播——以《中国的好女人们》英译本为例[J].山花(下半月),2013(11):167-168.
-
6崔东丹,辛红娟.从杨译本《红楼梦》看中国典籍的对外译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5):88-93. 被引量:4
-
7沈文.江南水乡常州特色文化英译中异化策略的运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133-134.
-
8高婷婷.从翻译特性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8):200-201.
-
9高婷婷.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词英译探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7(2):25-27.
-
10李冬燕.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1(6X):204-205.
-
1蔡依敏.闪亮的心情[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6(6):21-21.
-
2王红飞.《鸟鸣涧》和《在威斯敏斯特桥上》的静态美比较——用功能语篇理论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94-96.
-
3周邦彦,龚景浩(英译).夜游宫[J].英语沙龙(原版阅读),2010(6):64-64.
-
4谢知秋,许嘉平.因为有秋[J].初中生(三年级版),2004(12M):28-29.
-
5郭美玲.诗二首[J].法语学习,2011(1):51-51.
-
6郑义广.濠梁之辩[J].演讲与口才,2005(5):33-33.
-
7庄华涛.用适合的方式为学生奠基[J].江西教育(管理版)(A),2013(8).
-
8陈袁菁.“威斯敏斯特桥上”两篇译诗赏析[J].学习月刊,2010(6):32-34. 被引量:2
-
9刘燕敏.三只毛毛虫[J].青年科学,2002(7):30-30.
-
10胡天翔.乡村字典(三题)[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1):1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