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 被引量: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公元 2至 5世纪活跃于北部中国政治舞台的慕容鲜卑 ,其文化要素之一音乐的发展变化 ,是其民族封建化、汉化的一个缩影。慕容鲜卑音乐在汉唐时期的发展变化与其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大致同步 ,其早期阶段是以反映狩猎、游牧生活的“马上之音”为代表的民歌 ;入主中原建立封建国家的兴盛阶段 ,是以中原王朝传统音乐与慕容鲜卑民歌相结合为代表的新型宫廷音乐 ;灭国之后至唐代 ,是其融合于中华民族音乐之中的消亡阶段。其早期民歌的代表作《阿干之歌》所反映的慕容与吐谷浑相争事件发生于太康十年 (公元2 89年 )慕容部迁居徒河青山之后 ,创作时间在西晋末吐谷浑迁徙陇右之后 ,慕容创作此歌的动机不仅是一般的思兄之情 ,而且是针对慕容氏家族内部矛盾、兄弟相争的政治现实 ,作为感化、教育家族内部团结 ,达到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目的。慕容燕国一方面吸收了中原王朝传统音乐 ,一方面将慕容民歌提升、改造为适应其统治需要的宫廷音乐———“辇后鼓吹大曲” ,并创作了以《燕颂》为代表的雅乐 ,成为其政治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慕容燕国的宫廷音乐不仅在诸燕国家中相互传递 ,而且向其他少数民族国家和汉族封建王朝展转传播。自传入拓跋魏国之后 ,经其改造、融会为一种泛鲜卑音乐 ,从而继续流传于北?
作者 黎虎 金成淑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3-79,共17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3

  • 1《三国志》卷三○《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 2《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列传》.
  • 3《晋书》卷九七《四夷传·吐谷浑》.
  • 4《魏书》卷一○一《吐谷浑传》.
  • 5《宋书》卷九六《鲜卑吐谷浑传》.
  • 6《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
  • 7《乐府诗集》卷二五.
  • 8《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
  • 9《通典》卷一四六《乐典》六.
  • 10《伊犁烟云录》第23页《鲜卑和羌》,中华建国出版社.1948年版.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212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