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00年第4期38-41,26,共5页
GUIZHOU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08
-
1吴景平.从银行立法看30年代国民政府与沪银行业关系[J].史学月刊,2001(2):78-87. 被引量:18
-
2吴秀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4):54-56. 被引量:4
-
3邓先宏.试论中国银行与北洋政府的矛盾[J].历史研究,1986(4):65-80. 被引量:3
-
4刘祯贵.对抗日战争时期四联总处农贷政策的几点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2):128-134. 被引量:9
-
5何益忠.变革社会中的传统与现代──1897—1937年的上海钱庄与华资银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3):65-70. 被引量:10
-
6郝琦,壬子.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农业贷款及其经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9(3):18-21. 被引量:15
-
7黄立人.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J].近代史研究,1997(6):105-138. 被引量:30
-
8杨培新.论中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封建性[J].近代史研究,1985(2):41-65. 被引量:3
-
9姜宏业.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银行事业概述[J].近代史研究,1985(1):53-67. 被引量:5
-
10刘慧宇.论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组建及其角色定位[J].民国档案,1999(3):76-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徐锋华.交通银行的贷款机制和投资方式(1927—1937)[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4):112-118. 被引量:4
-
2潘晓霞.近十年中国近代金融史研究综述[J].江海学刊,2005(6):148-154. 被引量:4
-
3邓同莉,张华腾.北洋时期美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及影响[J].历史教学(下半月),2009(7):48-53. 被引量:1
-
4尹振涛.中国近代证券市场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9(3):1-4. 被引量:1
-
5白佳鑫.民国初年的大清银行[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0):32-32.
-
6吴布林.民国时期农贷史研究动态分析[J].求索,2013(9):71-73.
-
7兰日旭,沈泽权.中国近代金融市场主体的变迁:基于金融组织的视角[J].现代金融,2022(7):3-10.
-
8陈俏巧.《交通银行史》述评[J].新闻传播,2016(6X):115-116.
-
1肖良武.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市场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8-54. 被引量:1
-
2陆尚元.对新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的商榷[J].金融研究,1985(9):71-71.
-
3邓茜.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226-226. 被引量:2
-
4宏观[J].首席财务官,2013(12):18-18.
-
5赵献红.银行汇票在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征信,1995,22(1):94-95.
-
6熊鹏.股市拆雷[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5,0(7):25-26.
-
7黄晖.初探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J].金融与经济,2005(9):60-60. 被引量:1
-
8张亚玲.对联行改革的反思及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1989(5):60-61.
-
9韩平,韩畅江,管敬琪.对当前金融风险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金融,2008(11):34-36. 被引量:2
-
10朱梦圆,郭芳,黄孝松.简述我国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羊群效应[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X):303-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