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说《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史部解题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由于在各部类及每一书目下 ,广泛裒辑历代学者的评论 ,并做出自己的断语 ,从而使它除具有一般目录著作的功能外 ,还具有了史学史的意义。其具体做法是 :“类序”辑录它书 ,展示史学的发展脉胳 ;书目下辑录众说 ,解题的同时起到史学史阐释效果 ;加以按语 ,表述自己的史学观点。
作者
杨薇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49,共6页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关键词
史学史
史学观
书目
辑录
学者
著作
观点
广泛
阐释
展示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文献通考·自序》[M].,..
2
白寿彝.《马端临的史学思想》,《学步集》,第221页,三联书店,1962年版.
3
《文献通考·经籍考》卷18.
4
《文献通考·经籍考》卷22.
5
《文献通考·经籍志》卷22.
6
《文献通考·经籍考》卷28.
共引文献
1
1
顾銮斋.
从比较中探寻中国中古社会赋税基本理论[J]
.史学理论研究,2005(4):32-42.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33
1
刘石玉.
“因仍会通”:马端临之史学观和目录学的考察——兼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价值和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1999,19(11):51-55.
被引量:5
2
杨寄林.
《文献通考·经籍考》摘瑕[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3):6-9.
被引量:8
3
杨寄林.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成书与价值[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6):5-8.
被引量:2
4
刘石玉.
《经籍考》互著小考[J]
.图书馆学研究,1987(2):148-151.
被引量:6
5
戴南海.
《经籍考》的学术价值[J]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7(2):53-59.
被引量:3
6
刘石玉.
《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探析[J]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7(2):60-66.
被引量:7
7
吴雯芳.
马端临《经籍考》辑录方法及其影响[J]
.新世纪图书馆,1984(3):51-56.
被引量:2
8
雷晓庆.
《文献通考·经籍考》编撰体例探析[J]
.晋图学刊,1999(3):58-60.
被引量:4
9
雷晓庆.
《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体系得失略论[J]
.晋图学刊,1992(3):52-54.
被引量:9
10
杨寄林,董文武.
《文献通考·经籍考》广纳群说的文化取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6):136-14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连凡.
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内容结构及其书目[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5):25-32.
2
连凡.
《文献通考·经籍考》内容层次及其书目析论[J]
.史志学刊,2017(6):30-38.
3
连凡.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内容结构与书目文献[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0(4):69-75.
4
连凡.
海内外《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述评[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57-67.
被引量:4
5
连凡.
《文献通考·经籍考》内容层次及其书目析论[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8-15.
6
连凡.
《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综述[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3):79-87.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连凡.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体系与归类调整[J]
.人文论丛,2019(2):73-85.
2
连凡.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以经部为中心的考察[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52-61.
3
连凡.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以史部为中心[J]
.史志学刊,2018(6):26-36.
4
连凡.
论《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的渊源及调整——以子部为中心[J]
.天中学刊,2019,34(1):119-132.
1
郑显文.
唐代礼学的社会变革[J]
.人文杂志,1995(2):77-81.
被引量:2
2
徐其忠,范玉文.
山东阳信城关镇西北村战国墓器物陪葬坑清理简报[J]
.考古,1990(3):218-222.
被引量:17
3
江湄.
傅斯年的“中国大历史”[J]
.读书,2011(8):107-118.
被引量:2
4
姚鹤鸣.
文学史本体论再思考[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6):64-67.
被引量:1
5
杨大忠.
晁公武佚文三则[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3):80-81.
被引量:2
6
马端刚.
马端刚抒情诗选[J]
.中国铁路文艺,2015,0(6):82-83.
7
马端刚.
为自己写诗[J]
.青海湖,2016,0(8):96-96.
8
唐普.
《文选》所载诸篇史辞类序考证[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3):60-64.
被引量:1
9
燕永成.
今七朝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探源[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5):8-12.
被引量:3
10
王振良.
新刊来裕恂《中国文学史》整理前言[J]
.中国文化,2008(2):156-158.
被引量:1
史学史研究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