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渊源与审美性格──关于中日戏剧比较的一点思考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0-114,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
1叶涛.“中日戏剧比较讨论会”简记[J].民族艺术,1997(1):193-194.
-
2晨晓.麒派艺术是中国的骄傲——访英籍戏剧家周采芹[J].上海戏剧,1982(2):35-37.
-
3钱锐.无表情中的无限表情——日本“能乐”中的面具艺术[J].美术大观,2008(9):212-213. 被引量:2
-
4廖奔.关于东方戏剧[J].大舞台,1996(4):8-9.
-
5吴敏.莎士比亚与莫里哀戏剧比较[J].戏剧文学,2006(10):81-84.
-
6王晓燕.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与契诃夫的戏剧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2):58-60. 被引量:1
-
7彭吉象.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J].文艺研究,2000(4):51-54. 被引量:12
-
8高行健.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J].文艺研究,1987(6):61-63. 被引量:24
-
9翁敏华.《长生殿》系列与系列外的《杨贵妃》——兼比较中日之中世戏剧[J].艺术百家,1993,9(2):30-34.
-
10姚宝瑄,谢真元,贡布.藏戏——东方戏剧的活化石[J].民族文学研究,1988,6(1):39-4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