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5-122,共8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参考文献2
-
1孙惠芬.在迷失中诞生[J].当代作家评论,2000(3):85-86. 被引量:12
-
2[俄]列夫·舍斯托夫.《列·托尔斯泰伯爵与弗·尼采学说中的善—哲学与布道》.张冰译.《无根据颂》.第300页,302页.华夏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共引文献11
-
1潘峰.论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进城农民形象的人格心理特征[J].电影评介,2008(3):100-101.
-
2徐晓芳.原型的变形——评孙惠芬的长篇小说《歇马山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3):82-83. 被引量:1
-
3徐晓芳.自我的寻找——简析《歇马山庄》里三个年轻人的心路历程[J].长春大学学报,2005,15(3):48-50.
-
4陈颖.试论当代东北女性文学的地域性品格[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5):58-63. 被引量:2
-
5张祖立.寻找精神栖居地的两个女人——评孙惠芬与素素的文学创作[J].贵州社会科学,2007(8):78-81. 被引量:1
-
6张丽丽.相映成趣的民间文学“双子星座”——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比较分析迟子建与孙惠芬的小说创作[J].宁夏社会科学,2010(6):166-169. 被引量:2
-
7潘立文.论蒋锦璐小说的双性人生与审美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99-103.
-
8孔会侠.犹有花枝俏——论当前“底层文学”的审美追求[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45-49.
-
9洪雁,高日晖.孙惠芬小说的指向:乡土叙述与文化审视[J].文化学刊,2011(3):161-165. 被引量:1
-
10杨传明.挤进生命缝隙的人性书写[J].文教资料,2012(24):10-11.
同被引文献20
-
1何向阳.12个:1998年的孩子[J].青年文学,2000(5):67-93. 被引量:5
-
2鲁枢元.苍茫朝圣路——我所了解的何向阳[J].南方文坛,2001(4):10-12. 被引量:4
-
3李洁非.宿命的写作者[J].南方文坛,2001(4):13-14. 被引量:1
-
4刘怀玉.在记忆的远方追寻──何向阳《肩上是风》述评[J].东方艺术,2001(1):14-16. 被引量:1
-
5何向阳.部落与家园——近年小说的一种文化倾向[J].文艺评论,1992(1):35-42. 被引量:1
-
6何向阳.后撤:后新时期文学整体策略[J].当代文坛,1994(6):3-8. 被引量:2
-
7何向阳.《不朽》与女性——我读米兰·昆德拉[J].当代文坛,1994(4):56-57. 被引量:2
-
8何向阳.家族与乡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潜文化景观透视[J].文艺评论,1994(2):23-34. 被引量:9
-
9何向阳.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张承志创作精神描述(上)[J].文艺评论,1996(4):38-48. 被引量:10
-
10何向阳.夏娃备案:1999[J].上海文学,2003(9):76-89. 被引量:3
-
1明小毛.小说文体的变异与创新——洪峰小说形式谈[J].文学评论,1989(5):141-146. 被引量:4
-
2献给文学青年的格言(之三)[J].当代文坛,1984(11):61-61.
-
3冯晶.浅析元杂剧文学景物意境美[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7):119-121.
-
4徐冬梅.王安忆小说地点角色化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2):78-80.
-
5梁平.中国现代文化形态的可能走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50-52.
-
6陈剑晖.论散文的诗性语言[J].江海学刊,2004(2):184-190. 被引量:5
-
7李慧.《白痴》中的“堕落论”与人类的新生[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0(4):24-28. 被引量:1
-
8张弓长.祈求内心的平静(一首)[J].诗歌月刊,2003,0(6):69-69.
-
9傅金艳.重大的心灵情节——王安忆散文创作论[J].乐山师专学报,1996,11(4):47-50.
-
10辛泊平.我理解的当代诗歌与现实[J].诗选刊,2014(3):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