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与“路”──“1947—1949台湾新文学思潮论议”略评三则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年第4期15-17,共3页
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
1曹惠民.“桥”与“路”——“1947—1949台湾新文学思潮论议”略评三则[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2):55-57.
-
2杨清富,许鹏远.新时期小说的诗化倾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0(3):76-78.
-
3雨萌.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召开[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3):80-80.
-
4南宋.青春的翅膀,苍老的心——新时期文学青春文化特征的流变及其影响[J].当代文坛,2005(2):15-16.
-
5秦志法.在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4):3-4.
-
6金炳华.在《台湾新文学思潮》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1):3-3.
-
7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J].社会科学论坛,2003(4):96-96.
-
8曾健民.在风雨飘摇中绽开的文学花苞——“台湾新文学论议”的思想和时代[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2):58-71. 被引量:1
-
9田本相.恩师和弟子——纪念李何林先生诞辰100周年[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6-59. 被引量:1
-
10刘玉凯.郭沫若与雷石榆的交往[J].新文学史料,2005(1):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