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美国小说里的自我意识
被引量:
6
The self-consciousnes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Fic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八九十年代的三部美国著名小说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探讨了当代美国小说中的自我意识主题,指出自我意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是自我确认和自我坚守,历史的根、种族的根和家族的根,自我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作者
王诺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关键词
美国小说
当代
坚守
主人公形象
自我意识
主题
种族
自然
年代
家族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8
1
Russell Banks: Continental Drift, Ballantine, 1985, New York, pp. 149,23,64, 29,p. 351,pp. 101,115,262; p.418.
2
Toni Morrisen: Playing in the Dark: Whiteness and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Harvard UP, 1992, Cambridge, pp.32 - 33.
3
Cathy Moses: Dissenting Fiction; Identity and Resistane in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Novel, Garland, 2000, New York, p.35.
4
W.E.S. Dubois: The Souls of Black Folk(1903), NAL, 1982, New York, p.45.
5
Denise Heinze: The Dilemma of Double Consciousness in Toni Morrison' s Notels, U of Georgia P, 1993, Athens, pp.116- 117.
6
John Hope Franklin: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Black Americans, Time-Life Books, 1970, New York, pp. 100- 101.
7
Toni Morrison: Jazz, Knopf, 1992, New York, pp. 94,208,89.
8
T. Coraghessan Boyle: A Friend of the Earth, Viking, 2000, New York, p.133,p.268.
同被引文献
26
1
乔国强.
美国40年代黑人文学[J]
.国外文学,1999(3):64-70.
被引量:14
2
许芳.
简论美国当代黑人小说中的隐喻性[J]
.外国文学研究,1996,18(3):48-51.
被引量:7
3
许海燕.
黑人·人·个性和自我本质的失落——评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J]
.当代外国文学,2001,22(4):133-138.
被引量:15
4
丹尼尔·霍夫曼.美国当代文学(上)[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410-41.
5
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M].任绍曾,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6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
艾丽斯·沃克.紫颜色[M].陶洁译,译林出版社.1998:168.
8
Walker, Alice. Preface of The Color Purple [M].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ublishing Com- pany, 2003.
9
Madsen, Deborah L. Feminist Theory and Literary Practice [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 106.
10
何文贤.一场深刻的反正统文化运动——二战后的美国文学概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引证文献
6
1
李莉.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象[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236-238.
被引量:3
2
朱翠云,屈彩娥.
艾丽斯·沃克的“寻根之旅”——《紫颜色》中矛盾的民族意识探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8):69-70.
3
刘琳,刘小刚.
英美文学的特点及文化土壤解读[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9-10.
被引量:2
4
施新裕.
《地球之友》中“生态有意破坏者”的悲剧[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6(8):5-7.
5
薛亚利.
博伊尔小说《地球之友》中的环境启示录特色解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1):110-112.
6
董翥.
浅谈茶文化下吉卜力动画中的女性角色——以《侧耳倾听》为例[J]
.福建茶叶,2020,42(5):248-2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思晓.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研究[J]
.青年时代,2016,0(4):27-27.
被引量:1
2
朱恒.
试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传统[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7):129-132.
被引量:4
3
叶慧.
《看不见的人》中的“眼睛”意象解读[J]
.长城,2014,0(01X):84-85.
4
王可媛,戴沅芳.
语用离情与身份迷失——以小说《隐形人》中的指示语为例[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0(4):70-73.
5
刘洁羽.
关于茶文化融入动画设计研究[J]
.福建茶叶,2022,44(1):236-238.
6
姜辽.
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思考[J]
.福建茶叶,2023,45(9):90-92.
7
张静.
象征主义手法在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运用[J]
.海外英语,2016(14):158-159.
1
赵劲鹰,胡源西.
试论“异化”主题在当代美国小说中的体现[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0(10):60-61.
2
潘瑶婷.
威廉·福克纳的叙事风格[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96-99.
被引量:3
3
樊星.
神秘之境——“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三[J]
.文艺评论,1990(5):12-18.
4
王燕.
《一枝献给埃米莉的玫瑰》的艺术特征[J]
.芒种(下半月),2013(4):171-172.
5
李兆国.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与福克纳的文学创作特征[J]
.山东文学,2009,0(2):94-95.
被引量:3
6
陈许.
试论当代美国小说中的边疆意义[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0(4):54-58.
被引量:5
7
刘加媚.
当代美国小说的创作倾向[J]
.广西社会科学,2003(9):122-124.
8
虞建华.
极简主义[J]
.外国文学,2012(4):89-96.
被引量:23
9
王蒙.
开心馆[J]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9(4):51-51.
10
帕特里克.墨菲.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当代美国小说(英文)[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1):145-168.
当代外国文学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