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山之助: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基本面貌的内在关联探寻
被引量:
1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Ancient Chinese Poetic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文学研究中庸俗社会学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历来为我们所忽略。本文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切入 ,对历史上地理环境与文学发展的有关理论线索作了扼要梳理 ,并在此基础上观照西方的摹仿说和我国的物感说 。
作者
代迅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6,共8页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古代诗歌理论
探寻
中国古代诗歌
摹仿说
文学发展
诗学
文学研究
中庸
物感说
观照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987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理壹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4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3
参阅康斯坦丁诺夫主编《苏联哲学百科全书》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71页,这句话的原话是“生产力水平越高,地理环境的自然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就越小”.
4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文艺出版杜1963年版,第237页,第237—238页.
5
柏拉图著 郭斌和 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9页.
6
亚里士多德著:《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第178页,第180页.
7
参阅朱狄:《当代西方羙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8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北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17页.
9
亚里士多德 陈中梅译.《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00页.
10
.《理想国》英文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1998年版..
共引文献
987
1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2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3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4
刘日明.
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5
张琼.
《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异化与否定[J]
.当代外国文学,2004,25(3):124-129.
被引量:8
6
谭培文.
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疑难的戈尔迪之结[J]
.南京社会科学,2004(8):10-16.
被引量:3
7
张志伟.
需要的意蕴与表征[J]
.江汉论坛,2004(8):18-20.
被引量:1
8
吴献成,刘纯,王洪浪.
人的行为终极目标焉存探析[J]
.求索,2004(7):153-155.
被引量:2
9
于海量.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J]
.求索,2004(7):159-161.
被引量:2
10
胡锦光,王楷.
财产权与生命权关系之嬗变[J]
.法学家,2004(4):28-32.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5
1
李凯.
“怨而不怒”的诗学精神及其内涵——兼及该命题的再评价[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79-83.
被引量:3
2
曾大兴.
物候与文学家的生命意识——论气候影响文学的途径[J]
.学术研究,2015(6):152-158.
被引量:4
3
白居易.
与元九书[J]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2016,0(11):83-86.
被引量:4
4
廖美玉.
感春之意:从“诗人在场”谈唐代物候诗学的建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5):120-130.
被引量:5
5
李建英.
反映“在场”,诗歌不可终结的使命——博纳富瓦诗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2018(1):196-20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董定一.
黑龙江流人方拱乾《何陋居集》中的气候物候描述与伤春悲秋主题[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3(4):42-47.
1
蒋雪艳.
《诗品》中对“风骨”的阐释——兼及中国文人的人格美[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3):83-85.
2
胡浙平.
关于宋濂诗论中“良师友切磋指点论”的探讨[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5):337-344.
3
张作栋.
论宋代的诗歌“虚字”理论[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34(1):43-47.
4
陈良运.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一个轮廓[J]
.文学遗产,1985(1):1-11.
被引量:7
5
周鸿善.
论古代诗论中的意境说[J]
.文学遗产,1982(1):44-53.
被引量:1
6
天盖高而无阶 怀此恨而谁诉?——曹丕与曹植(三)[J]
.学苑教育,2009(5):64-64.
7
张明阁.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的味诗法[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1):32-32.
8
彭志忠.
“诗言志”浅探[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1(S1):9-13.
9
竺柏岳.
论诗歌创作中“穷苦”与“欢愉”之说[J]
.写作,2007(4):26-27.
10
蒋雪艳.
《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J]
.齐鲁学刊,2006(5):69-72.
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