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
被引量:
2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是以两次异常明显的转型为标志的。王国维和梁启超分别开启了 2 0世纪初中国美学转型的两种价值取向。由于救亡主题的历史召唤 ,这次转型并没有最后完成。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第二次转型 ,发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这次转型以走向一种文化批判理论为特色 ,以美学现代性品格的确立为目标 。
作者
邢建昌
机构地区
河北师大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6,共8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现代性品格
召唤
后现代主义文化
中国美学
王国维
传统美学
转型
理想境界
逻辑
超越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钱中文.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
.文学评论,1999(2):5-19.
被引量:117
共引文献
116
1
邓智.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代性及其特色——以赵炎秋教授的研究为中心[J]
.文艺论坛,2024(2):28-32.
2
张国花.
超越的策略——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3):127-130.
3
张鹏飞.
论新时期文艺学理论体系演化的审美佳境[J]
.长城,2009(2):8-10.
4
陈雪梅.
试论现代性语境中的审美超越维度[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2):244-245.
5
李松.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与新文学作家论争的审理及其反思[J]
.湖北社会科学,2004(8):93-95.
被引量:1
6
谢勇,纪申宝.
刍议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4):17-20.
7
李西建.
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
.哲学动态,2001(2):30-32.
被引量:3
8
赖大仁.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讨论述评[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8-12.
被引量:6
9
梁向阳.
由现代散文初创时期理论的几个关键词看现代散文的特征指向[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55-58.
被引量:2
10
谢勇.
现代性理论预设与多元化的文艺学学科[J]
.学术月刊,2005,37(2):13-15.
同被引文献
12
1
聂振斌.
中国美学20年[J]
.哲学动态,1999(1):22-25.
被引量:2
2
封孝伦.
“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
.文艺研究,1998(4):151-153.
被引量:3
3
王德胜.
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J]
.文艺研究,1998(3):32-38.
被引量:11
4
潘知常.
在对话中重建中国美学[J]
.文艺理论研究,1997(3):55-61.
被引量:7
5
余开亮.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研讨会综述[J]
.哲学动态,2004(7):38-39.
被引量:1
6
秋风.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N].南方周末,2007-02-08.
7
刘悦迪.《“百年美学反思”综述与再反思》,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8
吴予敏.
试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理路[J]
.文艺研究,2000(1):4-13.
被引量:14
9
傅谨.
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J]
.学术月刊,2000,32(4):3-11.
被引量:5
10
刘德兴.
美学转型的后现代视野[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3):125-12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周纪文.
中国美学发展转型的当代性视域[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6):30-34.
2
廖芹.
中国美学边际化地位审思[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3(4):69-71.
1
蒋永青.
“神圣之位置”——王国维境界之“真”的文化意蕴[J]
.东方丛刊,2001(1):99-112.
2
杨坤.
海德格尔《世界图像的时代》的现代性品格[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4):39-44.
被引量:5
3
陈士部.
论《巴黎手稿》中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14-18.
被引量:1
4
殷云飞.
马克思美学的感性学还原[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1):35-37.
5
陶丽萍.
文化之本:叩问传统与追寻现代——《新文学作家与中国文化论稿》评略[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121-122.
6
李淑华,龙江.
论美学转型[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45-147.
被引量:2
7
熊元义.
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的推动[J]
.理论与创作,2009(6):11-13.
8
聂振斌.
什么是审美文化?[J]
.北京社会科学,1997(2):13-16.
被引量:25
9
耿开君.
从“延异”说德里达的读法[J]
.求是学刊,1994,21(6):9-12.
10
乔东义,常清.
鲁迅郁达夫小说现代性品格比较[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54-59.
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