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32,共6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参考文献5
-
1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203页.
-
2《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
3.《巴赫金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6页,第115页.
-
4莫言.独特的腔调[J].读书,1999,0(7):35-39. 被引量:9
-
5王德威.《从“头”谈起——鲁迅、沈从文与砍头》.《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
共引文献43
-
1郝庆军.作为研究方法的知识考古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12-116. 被引量:11
-
2何明星.主体的多边对话与诠释循环——《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之一[J].甘肃社会科学,2004(4):23-27. 被引量:1
-
3郝庆军.何谓“后现代”?——来自福柯《规训与惩罚》的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4):119-122. 被引量:5
-
4程光炜.《文艺报》“编者按”简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4(5):19-26. 被引量:14
-
5石宏.目连戏中的小戏[J].戏剧艺术,2001(6):78-87. 被引量:1
-
6余章宝.散乱的历史——福柯后现代主义历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01(4):53-67. 被引量:8
-
7浩岭.不仅偏颇,而且肤浅——关于《白鹿原》与孙绍振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1(6):34-39. 被引量:1
-
8王立业.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分析比较[J].国外文学,2001(3):66-69.
-
9赵炎秋.狄更斯小说中的监狱[J].外国文学评论,2005(2):94-100. 被引量:14
-
10吴刚.论莫言小说的民间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2005,26(5):20-2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9
-
1谢有顺.十部作品,五个问题[J].当代作家评论,2001(3). 被引量:1
-
2谢有顺.通往小说的途中——我所理解的五个关键词[J].当代作家评论,2001(3):33-43. 被引量:14
-
3汪政,晓华.惯例及其对惯例的偏离——试论当前长篇小说文体的观念与实践[J].当代作家评论,2001(3):11-21. 被引量:16
-
4路文彬.90年代长篇小说写作现象分析[J].文艺争鸣,2001(4):22-27. 被引量:4
-
5贺仲明.反抗的意义与局限——“新生代”作家精神批评[J].小说评论,2001(4):27-31. 被引量:3
-
6王德威.伤痕即景 暴力奇观[J].读书,1998,0(5):114-122. 被引量:28
-
7陈美兰.价值重建: 面对当下中国文学思考[J].文学评论,2001(4):10-13. 被引量:5
-
8王一川.我看九十年代长篇小说文体新趋势[J].当代作家评论,2001(5):4-6. 被引量:20
-
9孙郁.文体的隐秘[J].当代作家评论,2001(5):11-14. 被引量:11
-
10谢有顺.当死亡比活着更困难──《檀香刑》中的人性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2001(5):20-27.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姜静.刑罚背后——读莫言的《檀香刑》[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2(3):40-42.
-
2陈旭.新世纪莫言长篇小说研究述评——从《檀香刑》说起[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 被引量:1
-
3张春红.卑污的人性展览——论《檀香刑》的刑罚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185-187. 被引量:4
-
4凤媛.城市化视域中的新世纪文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1):105-109.
-
5陈诗雨.“春天的故事”怎么讲——“春”的话语与80年代中国文学[J].现代中文学刊,2012(3):86-94.
-
6张洪杰.论《檀香刑》中暴力元素的美学转化[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6(4):68-70.
-
7赵敬鹏.惩罚图像的语言再现——《檀香刑》新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7(2):20-23.
-
8任俊彦.狂欢式的刑罚场面——《檀香刑》中的示众文化与看客心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261-262.
-
9王红丽,吕颖.论《檀香刑》中暗含的暴力美学因素[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2):62-64.
-
10王珏.论《檀香刑》人性的启示[J].北方文学,2019,0(2):44-45.
-
1赵一凡,张志扬,章国锋,金元浦,周宪,陶东风,余虹,程正民.现代性与文艺理论(笔谈)[J].文艺研究,2000(2):4-6. 被引量:6
-
2王洁非.唐诗月意象的意蕴内涵及其多重审美解读[J].长城,2011(4):90-91.
-
3陈定宏.同样的月亮,不同的意蕴[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91-92. 被引量:2
-
4陈定宏.同样的月亮,不同的意蕴[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1):120-121.
-
5陈文新.“真诗在民间”——明代诗学对同一命题的多重阐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5):78-82. 被引量:4
-
6刘娴.《儒林外史》凤四老爹形象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321-322. 被引量:3
-
7朱芝芬.元代公案剧的情节设计及其意蕴内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83-85.
-
8焦薇.论《红楼梦》经典性的体现[J].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9):8-9.
-
9姜士昌.福斯特对“英国性”的多重阐释[J].译林,2008(5):205-208.
-
10韩梅,孙旭.宋代农事诗的文化阐释[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5):122-12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