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能指链:我在我不思之处——拉康哲学映象
被引量:
15
Signifier Chain: I Am in Where I Am not Thinking--Image of Lacan's Philosoph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能指说是拉康哲学中最重要的核心理论观点之一。本文主要解读了拉康颠倒索绪尔所指 -能指观后提出的能指至上论 ,其中 ,尤以漂浮的能指转换构成的能指链功能结构为最。“我思”的个人主体正是在能指链的转喻和隐喻中沦落为腹内空无的稻草人。我不会成为我自己就是真相。这是一种绝对的不可能性。
作者
张一兵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1,共7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拉康哲学
所指
能指链
他处
转喻
隐喻
分类号
B84-06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2
1
(英)马尔考姆·波微(MalcolmBowie)著,牛宏宝,陈喜贵.拉康[M]昆仑出版社,1999.
2
[德]海德格尔(Heiderger,M·) 著,陈嘉映,王庆节.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
同被引文献
83
1
崔健,舒练.
拉康“三界学说”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启示及其局限[J]
.世界哲学,2021(1):102-109.
被引量:12
2
卢健松,姜敏,何崴.
空间自组织与建筑地域性[J]
.世界建筑,2021(10):127-127.
被引量:2
3
吕正兵,王倩.
反思传播主体意识的真实性——以结构主义思想家拉康的视角[J]
.东南传播,2008(5):94-96.
被引量:1
4
卜华度.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7(7):34-39.
被引量:3
5
王光荣.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及其影响[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1(3):64-67.
被引量:42
6
张一兵.
拉康:作为存在之尸的象征性语言[J]
.浙江学刊,2004(6):82-92.
被引量:11
7
张一兵.
从自恋到畸镜之恋——拉康镜像理论解读[J]
.天津社会科学,2004(6):12-18.
被引量:72
8
张辉 ,孙明智 .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1-6.
被引量:147
9
张建理.
汉语“心”的多义网络:转喻与隐喻[J]
.修辞学习,2005(1):40-43.
被引量:49
10
爱德华.凯西,麦尔文.伍迪,吴琼.
拉康与黑格尔——欲望的辩证法[J]
.外国文学,2002(1):72-7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5
1
唐松林,欧阳算.
现代课堂“真我”的遮蔽及“无为”教学策略——从拉康镜像理论的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2):29-32.
被引量:10
2
郑秋轶.
消费时代传媒话语的语言学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0(2):110-111.
3
李克,李淑康.
哲学视域下的转喻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35-139.
4
潘安琪,楚江亭.
认知“镜像”与教育管理——拉康镜像理论解读及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16-19.
被引量:12
5
刘宏宇.
《亲爱的生活》:一种拉康式心理学图景[J]
.外国文学研究,2015,37(2):158-162.
被引量:1
6
魏红珊.
关于“我”的解读[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26(6):96-99.
7
吴维忆.
数字传播问题主体与拉康精神分析的互释[J]
.河南社会科学,2016,24(11):80-84.
被引量:3
8
任丽.
他者镜像中的自我困境——《他人的脸》之拉康精神分析学解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09-114.
被引量:4
9
刘坤.
《囧妈》:生存哲思与“深度”困顿[J]
.戏剧之家,2022(5):151-152.
10
陈泽平,李凤萍.
从“自我”到自我——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转变[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2(13):15-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杨嵘均.
网络符号消费主义的生成及其批判[J]
.南京社会科学,2022(12):125-134.
被引量:8
2
曾本友.
论教育民族性镜像差异及其融合策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215-217.
3
张儒辉.
独立人格丧失:教师哲学智慧之艰难[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5):8-10.
被引量:4
4
杨运鑫.
哲学人格:教师哲学何以可能[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5):11-13.
被引量:2
5
李彦琳,杨晓萍.
拉康镜像理论对幼儿主体教育的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34-36.
被引量:3
6
张春鸳.
认知“镜像”对服装专业教学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6,0(4):182-183.
被引量:1
7
邹烨.
游戏与现代课堂的融合——对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的解读[J]
.教学研究,2016,39(1):110-113.
被引量:1
8
史东芳,高有才.
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中教学意象的模塑[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3):164-170.
被引量:4
9
张俊山.
漫谈打造以人为本的现代课堂[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5):96-96.
10
董子蓉.
试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缝隙弥合[J]
.教育评论,2017(8):140-142.
被引量:2
1
周欣.
在“他者”中构成自我--用拉康哲学进行的案例分析[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3):61-61.
2
鲁杰.
他者欲望的“欲望”——鲍德里亚的身体“欲望”解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7-11.
被引量:2
3
宋宏雄.
乘着思想的翅膀[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5(5):4-6.
4
费尔巴哈.
使自己幸福[J]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0(10):1-1.
5
刘力永.
“无意识”的哲学价值与拉康的语言学反思[J]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5):37-39.
6
刘舒曼.
魔镜、女人不在与苦等戈多——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象》解读[J]
.学海,2006(5):187-192.
被引量:1
7
苏哲.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4):63-63.
8
蓝江.
后马克思主义还是拉康化马克思主义?[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47-55.
被引量:2
9
七戒.
稻草人[J]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7,0(4):32-32.
10
张一兵.
反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析阿尔都塞的主体哲学批判[J]
.人文杂志,2002(3):1-8.
被引量:2
社会科学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