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
3
A few Considering about the "Appellation" and the "Esse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现代名称理论的历史及具体争议入手,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名称理论与本质主义的密切关系,阐明明确认识本质主义论争对于正确把握现代名称理论的重要意义,并就学界研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
刘叶涛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名称
因果历史理论
可能世界
现实的必然
逻辑的必然
分类号
B815 [哲学宗教—逻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张家龙.
论本质主义[J]
.哲学研究,1999(11):50-60.
被引量:24
3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9页,第66页.
4
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
5
J. S. Mill "Of names" . Reprinted in A . P.Martinich e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69.
6
G.Frege,"On Sense and Nominatumn.Reprinted in A.P.Martinich ed.,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200.
7
S.Kripke,Naming and Necessity,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1980,48,18,15,53,95.
8
J. S. Mill "Of names" . Reprinted in A . P.Martinich e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69.
9
G.Frege,"On Sense and Nominatumn.Reprinted in A.P.Martinich ed.,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200.
10
S.Kripke,Naming and Necessity,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1980,48,18,15,53,95.
共引文献
55
1
李晓南.
北大学派关于当代中国哲学建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14-21.
2
刘宇红.
可能世界与心理空间[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152-155.
被引量:5
3
余俊伟.
解读《命名与必然性》[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37-41.
被引量:1
4
金惠敏.
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以主体性和他者性而论[J]
.哲学研究,2002(2):35-42.
被引量:9
5
张家龙.
评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纲领——“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论[J]
.哲学研究,2001(7):47-53.
被引量:12
6
郑飞.
“负的方法”与“不可言说”——冯友兰新理学与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方法比较申论[J]
.中州学刊,2004(6):148-150.
7
胡长栓.
超越真理观的认识论视界——源于怀疑论的怀疑的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4(6):12-18.
被引量:2
8
炎冰.
论亚里士多德及其古代科学的终结[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1):46-51.
被引量:4
9
徐为民.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的两个基本原则[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2):37-42.
10
陈晓平.
关于可证实原则的形而上学基础[J]
.哲学研究,2005(6):82-8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
1
陈波.
专名和通名理论批判[J]
.中国社会科学,1989(5):129-145.
被引量:4
2
冯必扬.
“专名不表达概念”吗?——与张尚水同志商榷[J]
.晋阳学刊,1985(3):33-34.
被引量:1
3
关于名称的指称功能问题——“指谓”、“指称”与“固定指示”[J]
.哲学研究,1995(12):51-59.
被引量:6
4
陈晓平.
先验偶然命题与后验必然命题——兼评蒯因和克里普克的意义和命名理论[J]
.哲学研究,2001(2):59-65.
被引量:9
5
刘叶涛.
自然种类名称与严格性——克里普克通名理论的一个疑点[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1-4.
被引量:3
6
张力锋.
专名的新指称理论——对历史因果理论的挑战及修正[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8-52.
被引量:1
7
刘叶涛.
现代名称理论的对立与融合[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3):46-49.
被引量:2
8
蒉益民.
空名问题的几种解答[J]
.世界哲学,2005(6):78-83.
被引量:4
9
蒉益民.
专名指称的一种因果描述观点[J]
.哲学研究,2006(2):60-66.
被引量:16
10
刘叶涛,马领弟,高峰.
现代名称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J]
.河北学刊,2006,26(5):238-2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刘叶涛,张力锋.
国内专名与通名理论研究述评[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4):19-23.
被引量:1
2
孙怡.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探析[J]
.神州,2013(14):151-151.
3
华继坤.
罗素摹状词理论试析[J]
.今日中国论坛,2013(4S):136-13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孙怡,秦姗姗.
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之争[J]
.青年与社会(下),2013(2):285-285.
1
刘叶涛.
关于可能世界视域中的名称与本质问题——兼评中西学者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论争[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31-34.
被引量:1
2
类比推理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吗?[J]
.中学生物教学,2009(7):58-58.
3
高峰.
论人力资本及其向道德资本的延伸[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3):105-107.
被引量:6
4
张义生.
也谈认识的本质———兼评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J]
.南京社会科学,1996(10):44-46.
5
王力.
对认识本质的一点思考[J]
.红河学院学报,2010,8(3):48-50.
6
杨玉华.
理性视野中的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3):387-389.
被引量:2
7
钟月月.
从因果历史的名称理论看墨家名学[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22-25.
被引量:2
8
刘叶涛.
现代名称理论的对立与融合[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3):46-49.
被引量:2
9
王兵.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4):147-148.
被引量:1
10
张楠.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24-27.
被引量:2
江汉论坛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