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石油沥青在连续热和空气老化中化学族组成的变化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120~180℃范围内详细考察了欢三联和胜利直馏沥青在连续热和空气老化中化学族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热和空气老化时同的增长,沥青的饱和烃组分含量基本不变,芳香烃组分含量逐渐减少,而沥青质组分含量逐渐增加.本文所提出的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石油沥青在连续的热和空气老化中化学族组成的变化规律,各组分含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吻合,其差值一般小于3%.
作者
亓玉台
王明刚
陈斌
范耀华
机构地区
抚顺石油学院重质油研究所
石油大学
出处
《石油沥青》
1993年第4期17-22,共6页
Petroleum Asphalt
关键词
石油
沥青
老化
化学族组成
动力学
分类号
TE626.8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3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153
1
石洪波,廖克俭.
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老化动力学[J]
.合成橡胶工业,2007,30(1):26-29.
被引量:7
2
齐诚.
橡胶粉对沥青性能的十项改善[J]
.中国公路.建设市场专刊,2004(3):30-32.
被引量:3
3
李洪峰,周子兵.
对沥青化学组分分析方法的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27(8):17-18.
被引量:13
4
赵晓争,郭进存,廖克俭,丛玉凤,戴跃玲.
紫外线吸收抗老化剂在沥青中的应用研究:老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4,22(6):410-413.
被引量:12
5
郭庆举,赵小争,廖克俭,闫锋,魏毅.
调和-氧化沥青AH-90的老化动力学研究[J]
.化工科技,2004,12(5):31-33.
被引量:7
6
白文茹.
改进道路沥青质量的探讨[J]
.石油炼制,1993,24(3):23-27.
被引量:8
7
吕伟民.
沥青耐久性对其初始粘流性质的依赖关系[J]
.石油炼制,1993,24(12):32-35.
被引量:2
8
李福普.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预防性养护[J]
.石油沥青,2005,19(1):1-6.
被引量:15
9
陈惠敏,郑毓权.
道路沥青的粘度和粘温关系[J]
.石油炼制,1989,20(5):51-56.
被引量:10
10
李相怡,翁永基,刘继旺.
Fisher判别法研究埋地石油沥青的老化规律[J]
.石油学报,1994,15(1):106-11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3
1
石洪波,廖克俭.
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老化动力学[J]
.合成橡胶工业,2007,30(1):26-29.
被引量:7
2
王永刚,赵晓争,廖克俭,闫锋,魏毅.
再生沥青的热老化研究(Ⅱ)——再生沥青热老化过程中族组成变化的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25(4):18-20.
被引量:2
3
赵晓争,郭进存,廖克俭,丛玉凤,戴跃玲.
紫外线吸收抗老化剂在沥青中的应用研究:老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4,22(6):410-413.
被引量:12
4
郭庆举,赵小争,廖克俭,闫锋,魏毅.
调和-氧化沥青AH-90的老化动力学研究[J]
.化工科技,2004,12(5):31-33.
被引量:7
5
高明,肖斌,廖克俭,丛玉凤.
彩色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5,18(1):24-27.
被引量:1
6
丛玉凤,廖克俭,翟玉春.
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的研究——以软化点为参数建立沥青老化动力学模型[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5):23-26.
被引量:14
7
魏荣梅,余剑英,吴少鹏,董华均,张咏梅.
紫外光老化对沥青化学族组成和物理性能的影响[J]
.石油沥青,2006,20(1):6-10.
被引量:42
8
余国贤,周晓龙,金亚清,李承烈.
废旧沥青再生剂的实验研究[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6,22(5):96-100.
被引量:25
9
郭江庆,马莉马辛,韩国俊,朱国军.
以表观粘度为参数建立沥青老化动力学模型[J]
.国外建材科技,2008,29(6):91-94.
10
毛小敏,马莉骍,黄俊峰.
光氧老化对沥青表观粘度的影响[J]
.山西建筑,2009,35(25):188-18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0
1
郭猛,任鑫,焦峪波,梁美琛.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与抗老化研究综述[J]
.中国公路学报,2022,35(4):41-59.
被引量:66
2
陈兴元,屈建,王博,汪登.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老化耐久性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21,49(S01):268-272.
被引量:8
3
傅珍,武孟,常晓绒,董文豪,张昭区.
复合增强剂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
.公路,2020,0(2):218-224.
被引量:6
4
梁慧,吕斌.
纳米TiO_2材料对沥青抗紫外光老化的作用[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2):203-206.
被引量:8
5
宋晓胜,郭小东,王志涛,王威.
面向村镇建筑的隔震技术研究进展[J]
.建筑科学,2011,27(S2):210-212.
被引量:1
6
王强,袁野,欧阳春发,姚鸿儒,王仕峰.
废旧橡胶改性沥青的老化研究现状[J]
.高分子通报,2015(6):19-28.
被引量:13
7
赵晓争,郭庆举,高明,廖克俭,闫锋,魏毅.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应用技术概述[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4,24(3):5-8.
被引量:4
8
赵晓争,郭进存,廖克俭,丛玉凤,戴跃玲.
紫外线吸收抗老化剂在沥青中的应用研究:老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4,22(6):410-413.
被引量:12
9
赵晓争,高明,廖克俭,闫锋,魏毅.
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的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25(6):23-26.
被引量:1
10
谢群,邢国民,王曦林.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6(3):15-17.
被引量:2
1
亓玉台,王明刚,陈斌,范耀华.
石油沥青在连续热和空气老化中化学族组成的变化及动力学研究[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1993,20(3):55-62.
被引量:3
2
陈光.
渣油化学族组成方法的探讨[J]
.石油商技,2004,22(6):48-50.
3
戴咏川,戴承远.
石油沥青的软化点和化学族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探讨[J]
.石油沥青,2003,17(2):50-53.
被引量:7
4
亓玉台,范耀华,丁国靖.
石油沥青及其组分吸氧老化中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J]
.石油沥青,1991,0(2):17-22.
5
冯起.
无灰型DAB68、100、150空气压缩机油的研制[J]
.润滑油,1997,12(2):52-59.
6
谈佳驹,杜吉洲.
用100℃粘度和20℃折光值测算石蜡基基础油化学族组成的方法[J]
.润滑油,1998,13(3):53-55.
被引量:3
7
王艳斌,郭庆洲,陆婉珍,袁洪福.
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定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族组成[J]
.石油化工,2001,30(3):224-227.
被引量:24
8
王栋,王春晓,孙成杰,于兵,孙翔兰,吴福丽.
国内外加氢异构化基础油性质差异研究[J]
.润滑油,2008,23(3):24-28.
被引量:3
9
曹东方,梁立花.
南阳原油研制L—DAB空气压缩机油[J]
.压缩机技术,2000(2):9-11.
10
魏荣梅,余剑英,吴少鹏,董华均,张咏梅.
紫外光老化对沥青化学族组成和物理性能的影响[J]
.石油沥青,2006,20(1):6-10.
被引量:42
石油沥青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