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6,共7页
共引文献24
-
1马德.敦煌壁画中的多轮车与椅轿[J].敦煌研究,2001(2):1-3. 被引量:4
-
2尹夏清.陕西靖边出土彩绘贴金浮雕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考古与文物,2005(1):49-53. 被引量:4
-
3王维坤,贾麦明,任江.西安唐长安城太平坊隋唐时期遗迹的清理[J].考古,2005(9):34-41. 被引量:3
-
4刘呆运,李明.西安紫薇田园都市工地唐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6(1):17-24. 被引量:5
-
5郭彦龙.“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唐代骑马妇女图像[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27(1):53-66.
-
6邢福来,肖健一,田亚岐,张建林.陕西南北朝隋唐及宋元明清考古五十年综述[J].考古与文物,2008(6):161-197. 被引量:3
-
7耿超.唐宋墓葬中的观风鸟研究[J].华夏考古,2010(2):112-119. 被引量:2
-
8徐胭胭.身份与财富:唐代墓葬语境中的三彩驼马[J].美术研究,2015(5):65-73. 被引量:1
-
9张小丽,赵晶,朱连华,呼安林,王小鹏,张蕊侠,高博,韩文生.西安南郊上塔坡村132号唐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6(1):23-28. 被引量:3
-
10臧卓美.试论魏晋南北朝隋唐墓葬出土的牛车[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32(3):11-1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3
-
1李令福.隋唐长安城规划与布局研究的新认识[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33-36. 被引量:6
-
2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13(1):5-22. 被引量:32
-
3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7(3):69-74. 被引量:16
-
4雍际春.隋唐都城建设与六朝都城之关系[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2(2):3-15. 被引量:7
-
5尚民杰.隋唐长安城的设计思想与隋唐政治[J].人文杂志,1991(1):90-94. 被引量:8
-
6王维坤.隋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的比较研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0(1):101-110. 被引量:13
-
7张萍.唐长安官、私庙制及庙堂的地理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4):28-37. 被引量:13
-
8任云英,朱士光.从隋、唐长安城看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演变的功能趋向性特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2):48-56. 被引量:12
-
9魏微,等.高祖纪[M]//隋书: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3.
-
10刘德岑.古都篇[M]//中国历史地理丛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
1陆林.论黄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J].人文地理,1989,4(2):70-72. 被引量:44
-
2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J].历史教学问题,2001(2):3-13. 被引量:13
-
3梁琴.“胡风”劲吹长安城[J].国学(吉林),2015(6):13-15.
-
4Dan Vergano,海威.查理三世埋尸处被发现[J].大学英语,2013(8):42-43.
-
5武复兴.忧国忧民的唐长安诗人杜牧[J].陕西史志,2003(2):30-33.
-
6徐霞.徐霞的诗[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5,0(8):242-242.
-
7和谷.唐长安——读史小札[J].美文(上半月),2007,0(10):13-17.
-
8赵忆宁,朱剑.“九大都市圈”——21世纪中国区域布局的构想——访著名经济学家王建[J].瞭望,1996(37):9-10. 被引量:4
-
9范超.唐长安城的诗歌地图[J].美文(上半月),2005,0(6):56-60.
-
10燕兵.在传说与信史之间[J].丝绸之路,2015,0(3):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