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保路运动是一场早期现代化运动
被引量:2
The Railway Protection Movement in Sichuan is An Earlier Modernization
共引文献665
-
1胡志高.环境殖民主义:当前南北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矛盾加剧的深刻根源[J].桂海论丛,2000,16(5):94-96. 被引量:6
-
2庞本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与建设途径[J].理论与实践(贵州),2003(6):20-21.
-
3王业兴.政治文明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2):24-27.
-
4肖安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种认识和行为的依据[J].社科纵横,2002,17(5):64-66. 被引量:4
-
5张昌文.“三个代表”与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J].理论与实践(贵州),2002(3):8-9. 被引量:1
-
6孙力.论民主集中制的发展[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2):20-24. 被引量:2
-
7戴天喜.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充分发挥党内民主[J].兵团党校学报,2001(5):12-14.
-
8解永强.论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地位与作用[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2(3):11-14. 被引量:2
-
9梁敬升.论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的基本经验——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1,17(4):63-65.
-
10廖雄军.创立教育领导学初探[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1(3):52-5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60
-
1陈文.四川保路运动前的罗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8-10. 被引量:1
-
2刘扬晶,但新球,舒勇,杨芳,梁曾飞,黄琰.植物生态文化的主要形态与内涵——以湖北荆门市森林植物园植物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为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28(1):48-51. 被引量:3
-
3邓寿明.打开辛亥革命闸门的四川人民[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3):61-62. 被引量:1
-
4资军.从清政府的对策看湘、蜀两省保路运动不同走向的原因[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103-109. 被引量:5
-
5刘会贵.试论川路公利之股——川汉铁路公司的再投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5):74-77. 被引量:3
-
6刘正祥,徐精鹏.四川保路运动时期四川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对峙——兼论清朝覆灭的原因[J].社会科学研究,1998(4):110-115. 被引量:5
-
7冯玉荣.论四川保路运动中的立宪派[J].社会科学研究,1981(5):47-52. 被引量:2
-
8谢忠梁,谭继和,蔡济生.四川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研究,1981(5):53-57. 被引量:2
-
9蒋晓丽.试析四川立宪派能够倡导保路运动的原因[J].社会科学研究,1981(5):58-62. 被引量:2
-
10钟穗.川汉铁路特别股东会析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0(3):136-14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李际,陈勇.商办川汉铁路的租股与保路运动[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3(4):384-393. 被引量:4
-
2张冉.四川省咨议局对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9):55-58.
-
3陈剑.试述清末川汉铁路公司的“大股东”——以利用股东会抗争为视角[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88-90.
-
4李德英,张杨.从新津劫案看辛亥鼎革前后的基层社会秩序[J].近代史研究,2015(4):98-115. 被引量:2
-
5王佩琼,孟艾芳.社会对于工程的否定性建构——以山西保矿运动为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37(5):75-82.
-
6潘崇.清末铁路建设与多方势力的路事博弈——基于锡良筹办川汉铁路的讨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2):177-186. 被引量:3
-
7徐跃,高龙.川汉铁路宜昌工程与四川保路风潮[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36-146.
-
8高龙.川汉铁路股款亏蚀问题与四川保路运动的演变[J].史学月刊,2024(1):36-46.
-
9茹方波.四川保路运动时期地方士绅与官僚内部利益之争[J].黑龙江史志,2024(2):86-89.
-
10岳鹏星.革命伏笔:晚清铁路筹资中商民的税负分担[J].社会科学动态,2024(10):111-118.
-
1魏宏远.笔谈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1995(1):9-11.
-
2李喜所.新领域·新特色——《辛亥革命与四川社会》评介[J].近代史研究,1992(3):303-305. 被引量:2
-
3魏崴.汉画与汉代人的精神世界[J].文史杂志,2011(4):34-37.
-
4陈全胜.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96-97.
-
5焦云野.日俄战争中美国为什么支持日本[J].历史学习,2006(4):35-36.
-
6锺英.方志领域的基本矛盾[J].中国地方志,1991(1):27-31.
-
7王续添.试论抗战时期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斗争[J].近代史研究,1990(6):206-225. 被引量:7
-
8刘永国.中国民主革命两条武装斗争道路之比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5):98-101.
-
9古琳晖,王喆,汪玉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27(4):13-16.
-
10冼光位.略论新方志的同一与差异[J].中国地方志,1992(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