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传统“格致”到现代“科学”:梁启超“科学”观念透视
被引量:
3
From Traditional Gezhi to Modern Scie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梁启超对现代科学的体认经由传统“格致”到一般意义“科学”再到广义“科学”的观念演进历程。在沟通格致与科学 ,厘清“学”与“术” ,从学理与实践深化科学概念的基础上 ,以政治与致用为关切的梁启超科学观念 ,与中国格致学传统、日本“科学”统一观及其政学兼顾的独特身分不无关系。
作者
姚雅欣
高策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2,共4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关键词
梁启超
科学
格致
术
分类号
B259.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896)[A].李华兴.梁启超选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1.
2
.西学书目表序例(1896)[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C].北京:中华书局,1988.122-125.
3
.格致学沿革考略(1902)[A]..乙丑重编饮冰室文集(卷十一)[C].北京:中华书局印行线装本,.48.
4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A].葛懋春.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81、74.
5
.学与术(1911)[A]..乙丑重编饮冰室文集(卷四十四)[C].,.50-51.
6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1922)[A]..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C].,.386、385、389.
7
.人生观与科学—对于张丁论战的批评(1923)[A]..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C].,.445.
8
.什么是文化(1922)[A]..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C].,.397.
9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A]..梁启超选集[C].,.769.
10
[美]费正清 张理京 译.美国与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共引文献
16
1
林婷.
乡土社会秩序的现代性危机解读——从权威与秩序的角度透视[J]
.天府新论,2005(2):95-97.
被引量:4
2
张光芒.
论中国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深层文化逻辑[J]
.学习与探索,2001(3):102-108.
被引量:2
3
徐勇.
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社会主义研究,2006(1):3-8.
被引量:139
4
章礼强,汪文珍.
文化基础与民法取向解析[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4):60-64.
被引量:1
5
李天道.
消费时代的文艺创作与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激活[J]
.天府新论,2007(5):140-144.
6
仲富兰.
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5):97-103.
被引量:4
7
黄云明.
论孟子的立法伦理思想[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69-74.
被引量:3
8
范志慧,朱静.
美国的中国学:汉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身[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5):28-31.
被引量:9
9
聂俊华.
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其局限[J]
.天中学刊,2009,24(1):103-107.
10
李炳烁,刘同君.
村民自治进程主要影响要素分析[J]
.理论探索,2009(4):115-11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
1
朱发建.
梁启超“科学史学”观的形成及其反思[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69-73.
被引量:3
2
宋学勤.
梁启超学术文化史论中的科学观念[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119-124.
被引量:1
3
高策,姚雅欣.
在“科学万能”与“菲薄科学”之间——来自梁启超的科学价值论[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2):39-43.
被引量:4
4
[梁启超著],洪治纲.梁启超经典文存[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5
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6
鲍健强.
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J]
.科技导报,2002,20(8):3-7.
被引量:2
7
姚雅欣,王云.
梁启超:在科学文化的视域中重新解读[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0(6):67-71.
被引量:4
8
杨晓明.
论梁启超的科学精神[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6):11-1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鲍健强,张帆.
论近代科学启蒙先驱梁启超的科学思想[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5-50.
2
左良燕.
浅论梁启超的科学观[J]
.法制与社会,2008(6):224-225.
3
成涛,曾红艳.
乱世英雄梁启超的多变与不变[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1):106-108.
1
杜超.
理论创新散论[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6):10-13.
2
何方昱.
“学”、“术”统一 一九四○年代洪谦思想世界中的另一面相[J]
.科学文化评论,2007,0(5):15-26.
被引量:2
3
王廷信.
试析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观[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5):70-71.
4
杨晓东.
用坚持和发展的统一观看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2):13-14.
5
郭灵芝.
身分与使命[J]
.天风,2006(11X):28-29.
6
陈喜乐.
连续间断统一观与现代科学[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3(9):30-35.
7
陈玲,周江.
正名论与中国科学的发展[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45-48.
8
张西方.
论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性[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5):106-107.
9
刘世衡.
论意识形态的起源——“去蔽”[J]
.理论探讨,2008(3):51-54.
被引量:1
10
倪梁康.
胡塞尔的伦理学讲座与实践哲学和精神科学的观念[J]
.江海学刊,2014(1):47-52.
被引量:7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