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短缺催生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转移——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研究员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7,共4页
Chinese Cadres Tribune
同被引文献12
-
1叶飞文.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及其走向[J].中国劳动,2005(2):27-28. 被引量:4
-
2李亚杰.失信:戳伤社会的一枝毒箭[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3):28-29. 被引量:2
-
3宋养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性思索[J].经济学动态,1996(10):9-15. 被引量:3
-
4王婷婷.春风行动:缓解民工荒的系列举措[N].财经日报,2005—02—21.
-
5Kannacla. B. Rur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J].International Migration, 1984, (1).
-
6国务院办公厅.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通知[Z].2003-01.
-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37,238,242.
-
8余永定.关于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10):18-23. 被引量:54
-
9宋泓,柴瑜.以劳动力寻找型为主——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性质分析[J].国际贸易,2002(10):48-53. 被引量:26
-
10吴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景与制度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3(7):20-22.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兴周.结构转型、期望值与工作满意——对民工荒成因及对策的新视角[J].南方人口,2006,21(2):32-39. 被引量:7
-
2杨天保,张壮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价值亟待重估——以春节前后“两荒”为视角[J].改革与战略,2007,23(6):74-76. 被引量:5
-
3盛维.我国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国际收支顺差[J].上海经济研究,2008,20(1):31-36. 被引量:1
-
4王林,陈雯.中国农民工就业矛盾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28-34. 被引量:14
-
5田玉军,李秀彬,辛良杰,马国霞,李占明.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对农地利用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3):369-377. 被引量:71
-
6李文华,刘某承,张丹.用生态价值观权衡传统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效益--以稻鱼共作模式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6):899-904. 被引量:30
-
7田玉军,李秀彬,陈瑜琦,马国霞.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4):686-695. 被引量:43
-
8王献敏,尹俊超.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4):129-129.
-
9李建瑞,卢淑珍,杨柳.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阜新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0):67-68. 被引量:1
-
1平等就业权是未来国内公共政策的重要问题[J].国防科技工业,2005(4):4-4.
-
2姜菁.《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三大难点一个关键点——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室主任王文珍访谈[J].职业,2007(08S):17-18.
-
3弹性就业将有政策支持[J].党风建设,2001(5):16-16.
-
4吴国庆,吴志鹏.关于浙江民工短缺情况的调查[J].今日浙江,2005(4):30-31.
-
5林雅芳.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4(2X):224-224.
-
6莫荣.就业促进立法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7,0(4):25-26.
-
7王东进.在劳动科学研究所建所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J].中国劳动,2002(5):8-9.
-
8林晓洁.我国人社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J].劳动保障世界,2015,0(9):11-11.
-
9米丰.观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4(12):153-156.
-
10新知识新信息[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8,0(Z1):6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