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内经》“苦欲补泻”理论对中药学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苦欲补泻”即顺脏性之欲为补,逆脏性之欲为泻。该理论是中医药辨证论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药的功效认识和总结产生过较大影响,对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对中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颇有启迪作用。
作者
陈勇
蒋麟
张廷模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补泻
中药学
《内经》
临床应用
中医药
临床研究
用具
指导意义
理论
内容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0
1
蔡定芳,徐荣斋.
《脏气法时论》治则部分试析——五脏的苦欲补泻[J]
.辽宁中医杂志,1982(1):5-8.
被引量:6
2
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张育轩.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1):2694-2696.
被引量:95
3
任春荣.缪希雍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0,27.
4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5
卢红蓉.
《黄帝内经》中的虚实之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43-244.
被引量:7
6
沈涛.
从“肝体阴用阳”谈“肝之苦欲”[J]
.江苏中医药,2008,40(11):108-109.
被引量:3
7
易峰,杨进.
缪希雍脾阴学说探讨[J]
.中医药导报,2009,15(5):4-5.
被引量:7
8
赵瑞站,叶素川.
缪希雍临证用药组方规律浅析[J]
.河南中医,2010,30(4):346-348.
被引量:4
9
李莉芳.
浅论《黄帝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11,52(7):620-622.
被引量:6
10
杨德平,黄和赞.
论五脏苦欲补泻学说对组方遣药的指导[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6):620-621.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杨小青.
以肝苦欲理论论治肝硬化腹水[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4):19-21.
被引量:1
2
冯玉娥,熊秀萍.
从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浅议缪希雍滋补脾阴用药特点[J]
.中医杂志,2016,57(8):711-712.
被引量:8
3
陈韵儒,桓娜,王承龙.
心“苦欲补泻”理论在双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环球中医药,2024,17(2):303-305.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邓家肴,李世杰,吕尚斌.
刍议"脾阴虚"与单纯性肥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60):190-191.
2
郭江水,杨文华.
《血证论》甘淡滋脾法在贫血治疗中的应用[J]
.河南中医,2017,37(10):1710-1711.
被引量:1
3
张帆,周坤,景婧,孙永强,王丽萍,孙克伟.
利水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28(2):118-119.
被引量:5
4
王育纯,曹云松,常泽,林景峰,张丹丹,田丹枫,高强,刘甘露,胡文悦,马华萍,刚丽丽,韩振蕴.
胡慎柔养脾阴法治疗虚劳久病学术思想探析[J]
.环球中医药,2020,13(5):846-848.
被引量:9
5
张凯,任献青,霍桢毅,丁樱,张博,张霞.
从苦欲补泻理论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0):1451-1452.
被引量:4
6
郑璐璐,丁瑞丛,党中勤,张鑫丽.
脾阴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J]
.新中医,2022,54(6):205-208.
被引量:2
7
周宇石,张明雪,史海蛟.
探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对治疗冠心病组方遣药的指导[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3):104-106.
被引量:2
8
赵瑞占.
“甘淡滋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二则[J]
.中国乡村医药,2023,30(22):23-24.
9
让敏,许航,李成年,施斌.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和《不居集》探析叶天士与吴澄脾胃阴虚理论之异同[J]
.吉林中医药,2024,44(5):514-517.
被引量:1
1
李海雷,娄彦蕊,谢慧丽.
肝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含义及临床运用[J]
.中医研究,2015,28(1):38-39.
被引量:3
2
杨德平.
五脏苦欲补泻学说对组方遣药的指导意义[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6(4):26-27.
被引量:1
3
喻自成.
脏性探微[J]
.湖北中医杂志,1993,15(4):26-27.
被引量:2
4
张峰,姚晓斌,魏翠琴.
“苦”“欲”补泻与中药配伍浅见[J]
.河南中医,2013,33(2):280-280.
5
尹萌辰,莫文.
五味与五脏苦欲补泻学说浅析[J]
.河南中医,2014,34(8):1448-1449.
被引量:7
6
朱星.
金元四大家针灸学术思想浅探[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1):6-7.
被引量:3
7
何晶,岳仁宋.
“气味配伍”之理论探微[J]
.现代中医药,2016,0(1):66-67.
被引量:6
8
徐建华.
将“补阴”规范为“清补”欠妥[J]
.中医杂志,2006,47(7):557-557.
9
严萍.
陈美华主任对《内经》心之苦欲补泻的理论认识[J]
.福建中医药,2015,46(6):64-64.
被引量:3
10
王迪,田永衍.
从“五行五味互含”理论看《辅行诀》成书年代[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153-156.
中医杂志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