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诗歌文本中诗人之死的渊源追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诗人在九十年代诗歌文本中的消隐,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在感物、观物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写 作面临新的可能。作者在文本逐渐消亡的过程应该始于英美新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其中艾略特和理查兹是代表人 物。随着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的兴起,作者在文本中彻底死去,巴特、德里达和福科的论述值 得研究。
作者 杨晓云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1-143,共3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英]艾略特 李赋宁译.[A]..艾略特文学论文集[C].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 2[英]理查兹 (英)拉曼·塞尔登编 刘象愚 陈永国等译.文学原理,文学批评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 205.
  • 3杨周翰编.莎士比亚评论汇编[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p 355.
  • 4[法]罗兰·巴特 怀宇译.罗兰·巴特随笔选[C].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p 300.
  • 5[法]罗兰·巴特 屠友祥译.S/Z[M].上海人民出版社,.p 53.
  • 6[法]德里达 张宁译.书写与差异[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p 502.
  • 7[法]福科 王岳川 尚水编.什么是作者,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p 28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