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定位反思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与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相比,近代文学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明显的不足,这是由于近代文学学科定位的局限性或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应该突破这种单一的过渡性的学科定位,并从断裂性视角重新审视近代文学的学科建构。中国近现代之交的“三重断裂”现象———文化断裂、语言断裂以及认识型断裂将会给中国近代文学断裂性研究带来更多的学术增长点。
作者
李卫涛
梁玲华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Study & Exploration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学科定位
三重断裂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6
1
裴效维.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近代文学研究,2001.
2
关爱和.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州学刊,1999(6):139-144.
被引量: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957.
4
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2000.
5
胡适.胡适说文学变迁,1999.
6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作性转化,1988.
7
谢冕.
近代文学浅识[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6):633-635.
被引量:5
8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89.
9
米歇尔·福柯;谢强;马月.知识考古学,2001.
10
章培恒.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兼及近代文学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46
2
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史(1897—1916)[A].陈平原小说史论集:中[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3
施蛰存.古今中外的“小说”[A].施蛰存七十年文选[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544.
4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A].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C].北京:三联书店,1998.16.
共引文献
15
1
谢应光.
黄遵宪、梁启超诗歌理论批评及其它[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4):23-28.
被引量:2
2
木斋.
论苏诗散文化意象对纯诗意象的变革[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8):6-12.
3
张忠明.
“灵感”来自平时的积累——获奖消息《郊区六十九家私营企业摘掉“红帽子”》采写体会[J]
.新闻战线,2006(8):68-69.
4
郭浩帆.
从方法论角度看近代文学的学科建构[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2):19-22.
被引量:2
5
赵环.
中国文学近代转型的原因[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401-404.
6
张全之.
在夹缝中挣扎的“中国近代文学”——从学科角度考察“中国近代文学”的危机与出路[J]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1):6-10.
7
郭浩帆.
论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趋向[J]
.学术论坛,2010,33(4):150-156.
被引量:2
8
胡全章.
重估与反思:胡适与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1(3):60-66.
被引量:1
9
周起春.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真空标准简评[J]
.真空电子技术,1999,12(5):26-32.
被引量:6
10
朱寿桐.
论汉语新文学传统中的科学因素[J]
.学术月刊,2013,45(3):113-12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4
1
李杨.
“以晚清为方法”——与陈平原先生谈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晚清文学问题[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4-24.
被引量:15
2
王风.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1-8.
被引量:4
3
关爱和.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州学刊,1999(6):139-144.
被引量:7
4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46
5
贺立华.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策略─—著名学者座谈会纪实[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3):110-112.
被引量:2
6
汪晖.
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1):1-7.
被引量:54
7
M.福科,汪晖.
什么是启蒙?[J]
.天涯,1996,0(4):109-117.
被引量:25
8
范伯群.
过客:夕阳余晖下的彷徨[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3):52-56.
被引量:3
9
许志英.
给“当代文学”一个说法[J]
.文学评论,2002(3):34-37.
被引量:26
10
高玉,梅新林.
论中国近代文学的本位性[J]
.学习与探索,2004(6):136-14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郭浩帆.
从方法论角度看近代文学的学科建构[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2):19-22.
被引量:2
2
张全之.
为什么要保留“近代文学”——对文学史分期问题讨论的回应[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2):22-25.
被引量:3
3
张全之.
在夹缝中挣扎的“中国近代文学”——从学科角度考察“中国近代文学”的危机与出路[J]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1):6-10.
4
郭浩帆.
论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趋向[J]
.学术论坛,2010,33(4):150-156.
被引量:2
5
王俊.
“从晚清谈起”:问题、方法与意义[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65-68.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郭浩帆.
论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趋向[J]
.学术论坛,2010,33(4):150-156.
被引量:2
2
王运涛.
中国近代文学之特征[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60-63.
被引量:2
3
孙晶.
2011年山东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J]
.菏泽学院学报,2012,34(3):21-24.
4
付建舟,严丽萍.
“近现代转型期文学”:一个新的文学史概念[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5):37-44.
被引量:1
5
王俊.
“从晚清谈起”:问题、方法与意义[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65-68.
6
姚苏平.
晚清科学小说中的“末日”书写[J]
.甘肃社会科学,2014(2):63-65.
7
曹辛华.
论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2023(2):180-189.
被引量:1
1
龙莹莹.
阿英学术成果略述[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3):128-128.
2
李楠,徐金柱.
近代有多现代?——“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6):189-199.
被引量:4
3
邓军.
从五四看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发展[J]
.作家,2008,0(8):179-179.
4
孙晶.
2011年山东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J]
.菏泽学院学报,2012,34(3):21-24.
5
袁进.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不应忽视的一个区域[J]
.江淮论坛,2000(2):75-81.
被引量:2
6
李锋.
互文性视阈下审视古典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64-66.
7
裴效维.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上)[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1):51-56.
8
王德威,陈平原,夏晓虹,关爱和,杨萌芽.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访谈[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3(4):4-10.
被引量:2
9
关爱和,朱秀梅.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J]
.文学评论,2008(4):12-15.
被引量:3
10
阿克巴·阿巴斯,严蕾(译).
断裂和重复[J]
.中国图书评论,2009,32(1):47-49.
被引量:2
学习与探索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