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8-310,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二级参考文献4
-
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998:《法定准备金:历史、现状及潜在变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
2戴根有.1998:《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改革(代前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
3周正庆.1991:《利率政策》,《金融实务大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
4赵慈拉.对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分析与探讨[J].上海金融,2001(5):23-26.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8
-
1徐瑞.当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J].经济师,2005(4):240-241. 被引量:1
-
2于辉,张海燕.对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争议的几点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5(5):55-56. 被引量:1
-
3魏晓琴,石岩.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4):20-24.
-
4周锴.简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J].华商,2008,0(15):138-138.
-
5傅强.存款准备金制度:国际比较分析及中国改革路径选择[J].南方金融,2012(6):43-47. 被引量:5
-
6张洪云.略论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J].金融会计,2014(6):74-79. 被引量:2
-
7赵亮.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现实选择[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26-28. 被引量:2
-
8赵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1):26-2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
-
1高佳洲.国外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商界,2010(3):32-33. 被引量:6
-
2张春锋,孟庆学,于永军.存款准备金制度比较及在我国的应用[J].金融教育研究,2008,22(3):24-26.
-
3孙杰,李晓明.基层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12(7):34-37. 被引量:2
-
4龚笑宇.我国存款准备金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17):56-56.
-
5黄开付.海峡两岸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X):326-327.
-
1黄湘源.谁想端走股指期货的“酒碗”[J].金融经济,2010(2):31-31.
-
2康书生.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理论讨论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4(3):44-47.
-
3黄敏.论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40(6):16-19.
-
4黄华均.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的选择及环境的改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1(1):38-44.
-
5国内[J].中国经贸,2008(4):10-11.
-
6朱芳.转换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5(3):22-25.
-
7费祖良,李奕滨.中国治理通货紧缩政策的回顾与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20-26.
-
8苗永平,许少勋.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初探[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12-15.
-
9赫国胜.完善中央银行宏观金融控制的传导机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5(2):69-70.
-
10把多勋.宏观经济政策的环境比较——兼谈规范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运作的体制环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9(4):7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