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传播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学入主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样态--多媒体文学。多媒体文学具有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特征,有助于解决传统诗学话语中言、象、意之间的矛盾,其立体化表达方式也满足了人们的多感官需求。但是,文学的多媒体性也致使文学想象性韵味丧失,导致了人们艺术欣赏感觉钝化和产生懒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多媒体文学消解历史深度的后现代特征。有鉴于此,本文尝试着对"文学的终结"这一命题进行辨析。
作者 涂苏琴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中文系
出处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 2周宪.2002年.《读图、身体、意识形态》.《文化研究》第3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3朱国华.电影:文学的终结者[EB/OL].http://www.culstudies.com,2003-02-10.
  • 4藏策:《"读图时代"与"图像霸权"》,http//www.cphotonet/luntan/zangce/08.htm
  • 5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0
  • 6[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 7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德里达.《心理:另类发明》(Psyche:Inventions de l'autre).巴黎:加利利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70页.
  • 2尼古拉斯·罗伊尔(NicholasRoyle)翻译.《心灵感应》("Telepathy")[J].牛津文学评论,(1988):3-3.
  • 3保罗·德·曼.《抵制理论》(The Resistance to Theory).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 4路易斯·阿尔图塞.《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Notes towards an Investigation]”),《列宁与哲学及其它文章》(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本·布鲁斯特(Ben Brewster)翻译.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 5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s).《破败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麻州: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6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未来的社区》 (La comunita che viene).都灵:Einaudi,1990年版.
  • 7《未来的社区》(The Coming Community),麦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8黑格尔.《美学讲稿》(Vorlesungen uber die Asthetik).《理论文集》(Theorie Werkausgabe).(美因河畔)法兰克福:Suhrkamp,1970年版,第13卷,第25期.
  • 9阿维塔尔·罗奈尔(AvitalRonell).《电话簿》(The Telephone Book).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 10劳伦斯·里克尔斯(LaurenceRickels).《电话上的卡夫卡与弗洛伊德》("Katka and Freud on the Telephone")[J].奥地利现代文学:国际阿图尔·施尼茨勒研究会学刊 第22卷3/4,1989,:211-225.

共引文献525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