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藏楼内外的郑孝胥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海藏楼在郑孝胥的生命里是有重要作用的 ,他的诗集就是以海藏楼来命名的。海藏楼内外的郑孝胥反映着他易代之际矛盾而痛苦的心理历程 ,也记录着他从一个文化遗民到卖国汉奸的历史变化 ,走出海藏楼正是他生命的转折点。海藏楼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与文化象征意义 ,解剖海藏楼与海藏楼诗对于我们认识郑孝胥以及当时的“文化遗民”
作者
傅道彬
王秀臣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处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8,共11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海藏楼
郑孝胥
文化遗民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8
1
劳祖德.郑孝胥日记: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
沈云龙.记梁济的自杀.近代中国史资料丛刊,.
3
劳祖德.郑孝胥日记: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
劳祖德.郑孝胥日记: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3.
5
劳祖德.郑孝胥日记: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
叶参,等.郑孝胥传[M].上海:上海书店,1989.
7
刘纳.陈三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
8
柳亚子.诗和字[J].人物,1980,(1).
同被引文献
71
1
邵盈午.
从梁济“自沉”看中国近代遗老的文化心态[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35-41.
被引量:9
2
罗志田.
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78-83.
被引量:53
3
章开沅,刘望龄.
民国初年清朝“遗老”的复辟活动[J]
.江汉论坛,1964(4):45-55.
被引量:10
4
赵沛霖.
郑孝胥的两首佚诗及有关经历[J]
.社会科学战线,1990(2):245-246.
被引量:2
5
张立伟.
论遗民[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4):68-73.
被引量:2
6
葛兆光.
世间原未有斯人——沈曾植与学术史的遗忘[J]
.读书,1995,0(9):64-72.
被引量:25
7
王雷.
民初前清遗老圈政治心态浅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2):105-108.
被引量:4
8
张晓唯.
林琴南的遗老情结[J]
.历史教学,2005(3):75-76.
被引量:2
9
王雷,陈恩虎.
民国初年前清遗老圈生存心态探析[J]
.史学月刊,2005(3):57-60.
被引量:4
10
行龙.
怀才不遇:内地乡绅刘大鹏的生活轨迹[J]
.清史研究,2005(2):69-80.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3
1
张笑川.
民初“清遗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兰州学刊,2012(9):60-69.
被引量:4
2
李君.
郑孝胥在上海的遗老生活及其社会交往[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25-134.
被引量:3
3
李晨冉.
近百年郑孝胥诗歌研究述评[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4):18-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潘静如.
清遗民研究议题平议[J]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2019(1):184-198.
2
宋永林.
清遗民翁斌孙行迹考论[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2):15-21.
3
郑升.
20世纪以来八旗名典《雪桥诗话》研究综述与展望[J]
.语文学刊,2018,38(6):47-56.
4
程太红.
清遗民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展望[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41(2):57-63.
5
林昊,潘崇.
近百年来郑孝胥研究综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3):83-91.
6
程太红.
清遗民群体特征论略[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5):45-54.
7
刘翔宇.
民国士绅变迁与县志编修探析——兼谈志书官修[J]
.中国地方志,2023(1):24-37.
1
《章太炎 革命元勋 文化遗民》[J]
.南方人物周刊,2012(40):8-8.
2
陈晶华,王艳秋.
论清遗民的独特性[J]
.学理论,2015(17):96-97.
3
刘振华.
论钱谦益的“文化遗民”心态[J]
.东南文化,2000(11):78-84.
被引量:5
4
罗惠缙.
“文化遗民”王国维[J]
.山西青年,2014,0(4):30-31.
5
潘静如.
作为隐喻的公共题材:时空错乱下的“遗民诗学”[J]
.诗书画,2016,0(2):74-80.
6
傅道彬,王秀臣.
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J]
.北方论丛,2002(1):1-10.
被引量:19
7
韦芳芳.
梁济价值取向中的文化遗民情结[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81-83.
8
薛冉冉.
探析刘基降明的心理历程[J]
.人间,2016,0(3):69-70.
9
毛东红.
作为历史学家的孔子[J]
.寻根,2002(5):12-14.
10
邓黔生.
斯诺写作《西行漫记》的心理历程[J]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1):53-56.
北方论丛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