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碳纳米管的性质及应用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兴的一维纳米材料,具有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碳纳米管的基本性质以及其在纳米电子学、信息领域、纳米机电系统、材料增强、能源等各个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
李玲
李忠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98-99,共2页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电子学
纳米机电系统
增强
应用前景
化学性质
物理
基本性质
信息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1
侯士敏,张兆祥,刘惟敏,罗骥,张耿民,顾镇南,赵兴钰,彭练矛,吴锦雷,薛增泉.
Field emission patterns with atomic resolution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field emission microscopy[J]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03,46(1):33-40.
被引量:3
2
朱长纯,皇甫鲁江,淮永进,康海波.
碳纳米管阴极场发射平板显示器的真空封装[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34(6):102-104.
被引量:15
3
朱长纯,王琪琨,但亚平,刘卫华,杨大江,窦菊英,张声良.
场发射用碳纳米管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33(11):100-101.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皇甫鲁江,朱长纯,淮永进,铁执玲,单建安,郭彩林.
真空微电子平板显示器工艺研究[J]
.电子学报,1996,24(11):119-121.
被引量:3
2
吴晓光,国外微波吸收材料,1992年
3
常保和,张昊,周维亚,钱露茜,潘正伟,毛建民,李文治.
对电弧放电制备的离散碳纳米管进行高温氧化的研究[J]
.物理学报,1998,47(2):340-345.
被引量:7
4
朱长纯,王琪琨,但亚平,刘卫华,杨大江,窦菊英,张声良.
场发射用碳纳米管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33(11):100-101.
被引量:8
5
孙建平,张兆祥,侯士敏,赵兴钰,施祖进,顾镇南,刘惟敏,薛增泉.
用场发射显微镜研究单壁碳纳米管场发射[J]
.物理学报,2001,50(9):1805-1809.
被引量:11
6
张兆祥,侯士敏,赵兴钰,张浩,孙建平,刘惟敏,薛增泉,施祖进,顾镇南.
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特性研究[J]
.物理学报,2002,51(2):434-438.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23
1
CHEN AQing,SHAO QingYi,LIN ZhiCheng.
Effects of phosphorus-doping up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s[J]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09,52(8):1139-1145.
被引量:1
2
李玉魁,朱长纯.
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屏栅极工艺的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4,24(3):350-353.
被引量:2
3
刘卫华,朱长纯,曾凡光,王琪琨,皇甫鲁江.
水溶胶法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场发射稳定性和寿命[J]
.电子学报,2005,33(11):2047-2050.
被引量:1
4
李玉魁,朱长纯.
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器的研究进展[J]
.微纳电子技术,2006,43(6):266-269.
被引量:2
5
李玉魁,郭艳清,朱长纯.
三极结构场致发射显示器件的制作[J]
.液晶与显示,2006,21(3):232-235.
被引量:15
6
郭平生,孙卓,陈奕卫,郑志豪.
碳纳米管/纤维阴极场发射平板显示器研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9-33.
被引量:2
7
李玉魁,路向阳,吴春瑜,朱长纯.
三极平板显示器的高真空封装[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4):301-304.
8
刘莉萍.
碳纳米管的光电特性及应用[J]
.真空电子技术,2007,20(3):38-41.
被引量:1
9
WANG XinQing,LI Liang,CHEN Min,JIN HongXiao,JIN DingFeng,PENG Min,GE HongLiang.
Analytical optimization for field emission of carbon nanotube array[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9,54(10):1801-1804.
被引量:1
10
李玉魁,邢文生.
高亮度三极CNT-FED器件的研制[J]
.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29(2):56-5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5
1
唐锐.
法国研制出可大量吸附二氧化碳的新材料[J]
.功能材料信息,2008,0(3):48-49.
被引量:2
2
马静,陈维视,李军.
纳米碳管的结构及应用前景[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25(3):30-33.
被引量:7
3
张勇,刘玉文,程玉山,胡信国.
Novel High Rate Lithium Intercalation Cathode Materials[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5,23(6):701-705.
被引量:1
4
于华荣,成荣明,徐学诚,陈奕卫.
聚乙烯醇对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铁影响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6):1003-1006.
被引量:9
5
苏伟,周理,周亚平,孙艳.
孔结构对活性炭吸附CH_4和CO_2的影响[J]
.天然气工业,2006,26(10):147-149.
被引量:5
6
张丽丹,王晓宁,韩春英,郭坤敏.
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76-80.
被引量:40
7
徐洪源,瘳新文.
活性MDEA溶液脱碳技术与工艺[J]
.大氮肥,1996,19(4):310-314.
被引量:5
8
赵会玲,胡军,汪建军,周丽绘,刘洪来.
介孔材料氨基表面修饰及其对CO_2的吸附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6):801-806.
被引量:55
9
汪波,韩旭,耿世彬.
一种CO_2吸附剂胶体颗粒的研制[J]
.洁净与空调技术,2007(2):27-28.
被引量:4
10
白涛,王春波,李永华,王晋权.
CaO颗粒吸收CO_2特性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2007,23(5):21-2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6
1
李志华,张艳舞,牟照晶.
VOx·nH2O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78-80.
被引量:1
2
张凯莉,戴晋明,侯文生,范海宾,相增辉,罗秋兰.
静电纺PVA/PEO/多壁碳纳米管超细纤维的制备与性能[J]
.合成纤维,2011,40(3):25-28.
被引量:3
3
郑修新,张晓云,余青霓,赵蓓.
CO_2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12,31(2):360-366.
被引量:13
4
巫寒冰,孙衎,丁兆强,聂华丽,权静,朱利民.
新型PVA/PEI/MWCNTs纳米纤维制备及其释药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15,43(4):115-117.
被引量:3
5
柳杨春,徐丽慧,万晶,袁小玲,徐伟.
超疏水导电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2020,51(11):11089-11095.
被引量:1
6
高璐,陈琳,洪枫.
碳纳米管浓度对CNT@BC纳米复合膜的理化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20,28(4):28-3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李志华,刘倩.
Zn2SiO4:Mn的水热法制备[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1):82-84.
2
岳晨午,冯坚,姜勇刚,冯军宗.
低浓度CO_2吸附材料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2013,27(23):18-22.
被引量:4
3
高峰,李存梅,王媛,孙国华,李开喜.
树脂基球状活性炭的制备及对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14,42(1):116-120.
被引量:10
4
张伟,张曼.
基于专利和文献的CO_2捕获技术态势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5):110-114.
被引量:3
5
刘忠海,丁玉栋,廖强,朱恂,王宏,宋淦.
离子液体复配溶液吸收CO_2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2014,34(7):31-35.
被引量:3
6
贺清尧,蔡凯,晏水平,艾平,王媛媛,张衍林.
有机胺基氨基酸盐混合吸收剂对沼气中CO_2的分离特性[J]
.化工进展,2015,34(3):857-862.
被引量:8
7
梁兵连,段洪敏,侯宝林,苏雄,黄延强,王爱琴,王晓东,张涛.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15,34(10):3746-3754.
被引量:20
8
吴伟,刘平平,张思思,陈涛,张晓云.
氨基改性不规则分子筛吸附CO_2性能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27(12):1870-1874.
被引量:2
9
梁方方,周凌云,李想,樊静.
乙二胺改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常压下吸附CO[J]
.过程工程学报,2015,15(6):1069-1074.
被引量:6
10
李程,冯汉坤,蔡宗英.
电纺技术在纳米纤维材料制备中的应用[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5,6(6):76-81.
被引量:1
1
氢可调控氧化石墨烯的化学结构和特性[J]
.功能材料信息,2012,9(5):52-53.
2
氢可调控氧化石墨烯的化学结构和特性[J]
.现代材料动态,2012(8):23-24.
3
氢可调控氧化石墨烯的化学结构和特性[J]
.中国有色冶金,2012,41(4):30-30.
4
唐淳,郭万林,郭宇锋.
碳纳米管——一种新的巨电致变形纳米智能材料[J]
.物理,2004,33(6):396-399.
被引量:1
5
中科.
我国纳米机电系统(NEMS)相关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0(5):26-26.
6
徐晓建,邓子辰.
非局部因子和表面效应对微纳米材料振动特性的影响[J]
.应用数学和力学,2013,34(1):10-17.
被引量:6
7
闻声.
纳米机电系统可望成为半导体产业界的重要角色[J]
.技术与市场,2010,17(2):67-67.
8
科学家发现具有压电效应的纳米带[J]
.纳米科技,2004,1(6):69-69.
9
包广圭.
微/纳米力学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1):5-9.
被引量:2
10
傅卫平,方宗德.
微系统动力学中的若干非线性问题[J]
.力学进展,2002,32(1):17-25.
被引量: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