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宏观整体全息调控医学”纲要
被引量:
1
Introduction to Macro Holistic Holographic Control Medicin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医学哲学高度对中医特色进行分析和高度概括,她与西方医学“微观、局部、定位、对抗”相对立、相补充,两者不可取代,但又相结合。正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宏观、整体、全息、调控”医学,将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作者
匡调元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医古文知识》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Knowledge of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关键词
西方医学
调控
从医
中医现代化
中医特色
医学哲学
局部
纲要
整体
概括
分类号
R-0 [医药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谭峰.
中医学研究与中介方法简析[J]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12-1913.
被引量:1
2
匡调元.
试探21世纪西方医学发展趋势[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6):1-4.
被引量:4
3
匡调元.
中国传统医学之特色源流考[J]
.中医药学刊,2002,20(5):554-557.
被引量:2
4
匡调元.
论传统中国医学之特色[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3):1-4.
被引量:6
5
匡调元.
论“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5):1-3.
被引量:23
6
匡调元.
对中医药学发展过去、现状与未来的一些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2):4-7.
被引量:11
7
匡调元.
试论21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战略[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4(5):3-5.
被引量:7
8
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叶峻.
论生物科学方法[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986,23(2):33-40.
被引量:1
2
拉·梅特里.人是机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3
Stem,C.人类遗传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4
匡调元.人体体质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
5
马世骏 邹承鲁等著.生态科学的新时代.生命本质的新探索[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6
托马斯·伯尼.神秘的胎儿生活[M].上海:气象出版社,1985..
7
钱学森 等.论人体科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8
季钟朴.
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2):67-67.
被引量:8
9
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0
彭瑞聪.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5,19(6):367-367.
共引文献
39
1
匡调元.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创立中医体质病理学到人体新系的设想[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3):8-10.
被引量:11
2
夏黎明.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与思考[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56-58.
被引量:3
3
戴俭宇.
藏象学说与辨证论治[J]
.北京中医,2006,25(1):23-25.
被引量:3
4
匡调元.
体质病理学研究卅年回眸[J]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28-1434.
被引量:9
5
匡调元.
“中医病理学”研究新干线[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7-30.
6
郭凤鹏,严世芸.
先秦汉代中医生态医学思想初探[J]
.中医药文化,2008,3(6):37-38.
被引量:1
7
杜志章,尚先梅.
评关于“后生物医学模式”的争鸣[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4):195-197.
被引量:1
8
王华生,宁泽晖,农乐颁.
中医学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5):2998-3000.
被引量:1
9
晏向阳.
人与环境天人合一关系的五运六气轮廓[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2):1-7.
被引量:3
10
匡调元.
对中医药学发展过去、现状与未来的一些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2):4-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4
1
周磊,唐昌建.
关于人体经络实质认识与研究方法的探讨[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23(3):188-193.
被引量:8
2
白如鑫,李沛.
从三焦与内分泌的相关性探讨中老年男性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的治疗思路[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9-10.
被引量:1
3
梁启军.
经络和穴位的结构本义及针刺基本机理[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39-240.
被引量:10
4
张蕾,郭劲鹏,王清海.
论中医血脉理论的临床意义[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5):475-477.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
1
付娟.
刍议中医沟通人体的网络系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33-6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丽,刘沐琳,周峥宇,吉琳,李旺,杨乐,李利玲,周忠志.
“以通为用”与人体通道、物态、系统的关系[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9-11.
被引量:1
1
冯喜槟.
中西医结合在日本的考验──三浦梅园氏(1723—1789)的借鉴[J]
.医学与哲学,1996,17(5):252-254.
2
翟晓梅,张富明,张克英.
浅议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理论体系[J]
.长治医学院学报,1995,9(2):188-190.
3
李劭伟.
解开经络之谜的新思路[J]
.医学与哲学,1989,10(8):4-7.
4
童安荣,王丽莉,时振声.
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1996,17(11):592-594.
被引量:4
5
赵晓林,李恩.
试论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由并协走向融入[J]
.医学与哲学,1994,15(11):29-31.
被引量:3
6
严金海.
中西医结合的层次与方向[J]
.医学与哲学,1996,17(7):376-377.
7
邱鸿钟.
中国医学哲学现代发展的走向(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9,5(1):47-47.
8
孙荣.
试析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J]
.医学与哲学,1997,18(7):357-359.
被引量:5
9
黄自元.
《内经》直觉思维探析[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1,8(2):83-86.
被引量:1
10
吴弥漫.
《内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及其哲学基础[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7,3(12):24-26.
被引量:1
医古文知识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