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共1页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11
-
1俞国琴.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4,16(12):58-63. 被引量:41
-
2程大中,陈福炯.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21(2):77-84. 被引量:79
-
3王向明.打造健康城市 构建和谐淮安[J].今日中国论坛,2005(11):35-36. 被引量:1
-
4常修泽.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中的五组经济关系[J].产权导刊,2006(2):9-12. 被引量:2
-
5徐子芹,傅玉良.淮安:抢抓机遇,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6(8):36-37. 被引量:1
-
6张为付.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生发展机理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32-37. 被引量:7
-
7王子先.“十一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商机[J].经济前沿,2006(9):4-7. 被引量:9
-
8郭文杰.服务业增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28(5):91-97. 被引量:36
-
9叶立生.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扎实推动新淮安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07(8):66-67. 被引量:2
-
10金芳.现代服务业在国际大都市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2008(3):60-6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6
-
1陈伟达,景生军.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58-63. 被引量:3
-
2张宗书.论区域经济的差异化及其政策含义[J].前沿,2012(16):90-91.
-
3杜慧,陈伟达.基于三维灰色趋势关联度的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性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2):17-21. 被引量:2
-
4杨静.北京区县差异化发展比较与分析[J].当代经济,2015,32(31):96-99. 被引量:1
-
5王国权.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测算及区域差异研究[J].甘肃金融,2020(7):59-63. 被引量:2
-
6周红,曹丽蒲,陈惠.科技中介服务业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4,0(11Z):166-169.
-
1徐浩程.破凉:一个县郊镇的跨越之路[J].决策,2011(7).
-
2王培华.进一步解放思想 推进铁路多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2):38-39. 被引量:1
-
3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张晶.内蒙古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5(6):8-12. 被引量:1
-
4邹玉华.丹东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统计,2009(8):18-20.
-
5张珺,刘秀珍.信阳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研究[J].市场研究,2016,0(9):54-57.
-
6李玉娟.北京交通 七年之变[J].数据,2008(8):12-13.
-
7<加快广西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课题组,黄红,陈振宇,钟蕾.加快广西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J].广西经济,2015,34(9):28-33. 被引量:1
-
8魏雅华.公租房是把金钥匙[J].上海房地,2010(8):60-60. 被引量:1
-
9郝京生.柒牌服装的品牌文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3):44-45.
-
10郭凡生.家族企业如何分钱——从晋商的商业制度说起[J].中国市场,2009(33):6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