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和英美哲学传统之间的区别、关联与融合——记与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诺义萨教授的谈话
被引量:8
Difference, Connection and Mergence between European Continent Philosophy and the Tradition of Britain-US Philosophy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64
-
1周鸿铎.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上)[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3):12-18. 被引量:42
-
2杨矗.文学性新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2):107-118. 被引量:11
-
3王元骧.症结与出路:文学语言研究的新视野[J].江苏社会科学,1999(6):48-54. 被引量:3
-
4张荣翼.文学与文化语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1):40-45. 被引量:5
-
5D.弗莱斯达尔,郁振华.向分析哲学家介绍现象学[J].世界哲学,1998(2):1-9. 被引量:7
-
6江怡.语言解释和心灵的结构——英美与大陆语言哲学比较研究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7(4):69-73. 被引量:4
-
7尚杰.从意义理论上看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1989(1):18-21. 被引量:1
-
8翟振明.哲学分析示例:语言的与现象学的[J].哲学研究,2003(3):67-72. 被引量:5
-
9赵冬生.互联网中不同信息类型的真实性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34-36. 被引量:3
-
10林之达,郭晴.论传播效果的层级性[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4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8
-
1郭贵春.“语境”研究的意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1-4. 被引量:1
-
2杜建国.论自然科学的诠释学特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3):12-16.
-
3吴满意,刘克秀,宋歌.试论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特征[J].天府新论,2012(4):98-104. 被引量:5
-
4徐杰.文学语境的本质与本体言说[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3):168-173. 被引量:2
-
5张励耕.现象学与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交流与融合[J].中国哲学年鉴,2017(1):185-194.
-
6谢佛荣,景海龙.达米特与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比较研究——兼谈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融合与对话[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4):131-137.
-
7陈彦均.伦理与道德之争——从“大理论”到“后理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6):120-126.
-
8张伟.符号互文、情境衍义与文化规约——当代视觉修辞的语境参数及其意指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5):156-16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6
-
1侯旭.论话语学“交往语境”范畴[J].南京社会科学,2012(11):53-56.
-
2付静.试析微博互动与现实沟通的异同[J].丝绸之路,2013(2):101-102.
-
3吴满意,景星维.网络人际互动对人类交往实践样态的崭新形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2):76-82. 被引量:3
-
4唐登蕓,李瑶.网络微文化初探[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2):89-94. 被引量:9
-
5封莎,郭勇.网络传播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特点及样态[J].思想教育研究,2016(1):68-72. 被引量:12
-
6唐登蕓,吴满意.网络强国建设背景下的网民问题:概念属性与成长困境[J].求实,2018(5):31-40. 被引量:3
-
7付晓光,方静.平台化语境下地方融合新闻实践的观念变革与反思[J].现代出版,2022(5):32-40. 被引量:5
-
8何淑燕,赵慧媛.视觉修辞理论下历史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创作的召唤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0(1):30-36. 被引量:3
-
9徐杰.“语境诗学”的理论定位与学理基础[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93-99. 被引量:3
-
10林兵,玄忠波,尹春洁.城市外宣视频的海外传播过程与效果实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5):52-55.
-
1谭晶华.诗意的复归——论薇拉·凯瑟作品中自然的复魅[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6):48-49.
-
2陈妙玲.薇拉·凯瑟小说中生态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J].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2):159-162. 被引量:3
-
3康天峰.威拉·凯瑟作品中的“超验”色彩[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68-69.
-
4龚建平.自识 忧患与历史意识——黄俊杰新著《东亚儒学视阈中的徐复观及其思想》读后[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6):1-4.
-
5张庆熊.哈贝马斯上海之行记略[J].哲学动态,2001(8):2-5. 被引量:1
-
6富瑜.保罗·尼特:宗教多元论与中国宗教[J].中国宗教,2013(12):36-38.
-
7时代缘起与佛教建设——学诚法师与北大佛学研究生班学员问答录[J].法音,2009(1):27-32.
-
8焦玉琴,薛立杰.剑桥教授福特:我看中国的宗教研究[J].中国宗教,2013(5):46-48.
-
9徐会坛.《论语》帮欧洲人做真正的人[J].中国慈善家,2014,0(9):22-23.
-
10智者.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J].党建文汇(上半月),2006(2):5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