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收与交流中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中国首届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6,共2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4
-
1F.玛休斯,郭辉.超越物质主义的环境主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2):12-14. 被引量:2
-
2F.玛休斯,李玲.超越现代和传统:发展的第三种模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2):5-17. 被引量:2
-
3王清宇.玛休斯“第三种模式”与道家思想的关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4):19-24. 被引量:1
-
4弗瑞亚.马修斯,郭辉.中国能引领世界走向生态文明吗?[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2):1-6. 被引量:3
-
1中国首届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于南京举行[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84-84.
-
2机会青睐好心态[J].现代交际(社交商圈),2008(1):8-8.
-
3余谋昌.创造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建设中国环境伦理学[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17-22. 被引量:10
-
4余谋昌.如何建构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J].绿叶,2010(10):85-85.
-
5缪小春.美国心理学的若干近况[J].心理科学通讯,1981,4(1):52-54.
-
6李支龙.真正的英雄[J].文苑,2008(9):62-62.
-
7王培林.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布罗夫谈当代苏联哲学发展状况[J].现代哲学,1986(1):10-10.
-
8骆开廉.一个真正英雄的十七个“但是”[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6(03X):5-5.
-
9艾仑·格,张翔(编译) 司志政(摘).三个男人的秘密[J].当代电大(追梦),2006(12):35-35.
-
10李广义.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属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5):38-42.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