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透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被引量:
9
The Alienation Exist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New Curriculu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有必要对这些异化现象进行及时的反思,加以纠正和澄清,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作者
何玉凤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0,46,共4页
Global Education
关键词
异化现象
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实施过程
反思
透视
纠正
保证
才能
分类号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1
聂艳军.
困惑并思考着——对新课程实践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
.小学数学教师,2004(1):119-125.
被引量:1
2
郭祖彬.
透视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伪创新”现象[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4(1):51-53.
被引量:4
3
张茂银,阎立泽.
新教材与学生发展探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2):18-19.
被引量:1
4
谭顶良,周敏.
学习方式的转变:热点冷观[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2-69.
被引量:48
5
汤维雄.
课堂教学:夸大并异化了的主体[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4):89-8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谭顶良.
从因循式教学到策略式教学——兼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与形式[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83-88.
被引量: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陆晓英.[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4
[美]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的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2000..
6
谢斯骏 张厚粲.认知方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7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日韩学生学习成绩名列世界前茅[N].新闻(文字稿),2003-07-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馆教育组.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R].,2001..
9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0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50
1
吴凤兰.
反思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文教资料,2008(7):95-97.
2
曹开秋,盛玉同.
中西方不同学习方式的课程文化探究[J]
.文教资料,2008(8):94-96.
3
李宝庆,靳玉乐,樊亚峤.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43-47.
被引量:7
4
叶建华.
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现状及策略[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8,0(Z1):35-37.
被引量:1
5
李铁军.
论新课程视界下历史课堂文化的重塑[J]
.历史教学问题,2004(6):97-98.
6
项先银.
学生试教:新课改下政治课教学方式的探索[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1(8):10-12.
7
葛春.
学习方式的转变:理论与现实——兼论学习方式转变的困境[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5):11-13.
被引量:8
8
温欣荣,薛国凤.
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问题的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8):11-17.
被引量:31
9
侯春在,杨启亮.
试论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心理匹配策略[J]
.当代教育科学,2005(22):32-35.
被引量:3
10
侯春在.
教学匹配原则与教学策略选择——基于成人自考专业基础课教学实践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5(12):54-5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7
1
曹永国.
人的学习:认知、意义与社会文化[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0):31-40.
被引量:5
2
张卫民,王学雷.
教育哲学基本问题讨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4):101-104.
被引量:6
3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21
4
郭延庆.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145-146.
被引量:14
5
高宇航,张慧玲.
对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中小学生“减负”的思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2):142-144.
被引量:3
6
邢英喜.
后现代意域中课堂文化的转向[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6):34-37.
被引量:5
7
靳玉乐,张丽.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0):9-14.
被引量:65
8
吴也显,刁培萼.
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19-24.
被引量:82
9
滕星,巴战龙.
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19-22.
被引量:51
10
潘洪建.
什么是知识:教育学的界说[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1):18-2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9
1
郑学燕,马忠丽.
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问题研究:意义、走向与方法[J]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4):97-99.
2
蔡宝来,晋银峰.
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论创新问题[J]
.课程.教材.教法,2007,27(10):3-7.
被引量:15
3
赵恕敏,纪德奎.
优质教学的价值取向及其意义[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4):55-56.
4
张平,杜明玲.
有效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异化现象的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3):12-13.
被引量:1
5
赵英.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四维度课堂概念重构[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62-67.
被引量:1
6
张换成.
学习异化之探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3):112-114.
被引量:1
7
刘海.
转变教学策略 提高探究实效[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5,0(3):104-106.
8
岳海玲.
课改期待中的理性思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研究综述[J]
.教育科学论坛,2018(23):18-22.
被引量:1
9
邹红军,赵洪瑶.
数智时代的学习异化:个体化、窄化与意义贫困[J]
.重庆高教研究,2024,12(4):80-90.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孙传远.
寻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J]
.现代教育论丛,2008(4):2-6.
被引量:1
2
吴亮奎.
彰显教学论研究的中国气派[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2):37-40.
3
刘广军.
论高师生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技能的培养[J]
.高等理科教育,2009(3):48-51.
4
蔡宝来,王瑞.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实质、利弊分析及改革路向[J]
.课程.教材.教法,2009,29(9):9-16.
被引量:17
5
蔡宝来,晋银峰.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境遇与未来抉择[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1):92-102.
被引量:25
6
王余幸,曾丽萍.
生本教育体系的创新特点与实践优势分析——关于教育理论创新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10(5):142-143.
被引量:2
7
陈宁,陆群.
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的管理机制[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74-76.
8
高贵忠,任京民.
2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与抉择[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1):162-166.
被引量:14
9
高贵忠,任京民.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14(1):38-42.
被引量:44
10
黄玉华.
“两学一归纳”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为例[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5,0(4):37-41.
被引量:3
1
杨东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互动的异化现象[J]
.新教育(海南),2006(9):53-53.
2
申延龙.
“新课堂”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8(8):48-49.
3
朱明.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存在的异化现象[J]
.新课程学习(中),2009(9):20-21.
被引量:1
4
典韶丽.
浅谈研究性学习的异化现象[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20(3):89-90.
被引量:1
5
焦卫国.
谁手写谁心[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4(1):32-33.
6
袁夫石.
如何改正“为师造文”的异化现象[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4(2):38-38.
被引量:2
7
毛晋平.
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异化现象及其现代性的反思[J]
.大学教育科学,2006(2):67-69.
被引量:4
8
刘蒙军.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及对策[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0):86-87.
9
张大勇.
当下作文异化现象种种[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6):58-59.
10
昝玉林.
大学生的异化与现代高校德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05(1):27-28.
被引量:6
全球教育展望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