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规划师》
1999年第4期29-29,共1页
Planners
同被引文献6
-
1沙润.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观及其渊源[J].人文地理,1997,12(3):29-33. 被引量:41
-
2黄芳.对浙江传统民居进行旅游开发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5):40-42. 被引量:8
-
3张祖群,赵荣,杨新军,黎筱筱,张宏.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8-22. 被引量:18
-
4王育从.民房规划中要保护传统民居[J].城市民房的规划与管理,2000,16(6):25-29.
-
5姜波.山东民居概述[J].华中建筑,1998,16(2):115-116. 被引量:21
-
6李连璞,刘连兴,赵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1):114-117.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26
-
1张祖群.人类家园定量研究:陕西传统民居景观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2):325-329. 被引量:6
-
2周学鹰.江南水乡旅游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更新[J].新建筑,2006(4):22-25. 被引量:3
-
3张祖群,赵明,侯甬坚.中国黄土地区古村落(人类家园)环境解说系统研究之展望[J].西北民族研究,2007(1):116-123. 被引量:4
-
4王崇恩.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理念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7,33(15):19-20.
-
5李连璞,曹明明,刘连兴.中国传统民居:困境分析与可持续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1):131-134. 被引量:4
-
6刘连兴.从“时空缩减”视角看旅游地空间成长模式与演变机理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24(4):69-72.
-
7谭海丽.简述我国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民营科技,2008(10):202-203.
-
8刘新德.儒家哲学思想对湘南古民居的影响[J].建筑科学,2009,25(4):15-19. 被引量:7
-
9江峰.城市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中的功能置换[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2):41-42. 被引量:5
-
10虞志淳,刘加平.关中民居解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5):860-864. 被引量:21
-
1匡银娟,苏军,李秀.城市公共空间中社会活力初探[J].南方建筑,2009(6):68-70. 被引量:1
-
2李兆汝.打破小区围墙 城市住宅向街坊回归?[J].上海住宅,2006(3):80-81. 被引量:2
-
3曹强.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J].科技风,2011(2):108-108.
-
4孙晓峰.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发展对策及实现途径[J].建筑学报,2010(11):86-89. 被引量:7
-
5张波.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10):50-51.
-
6刘念雄.环境魅力与社会活力的回归——欧美以购物中心更新旧城中心区的实践与启示[J].世界建筑,1998(6):20-24. 被引量:22
-
7海鸽.关于市容改造工程的实践启示[J].建设科技,2010(24):134-135.
-
8孙淑萍.我区小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成因[J].决策通讯,2000(3):30-32.
-
9马献林.社会活力是城市发展的基石——2002年七大城市发展对比启示[J].城市,2003(6):24-26. 被引量:1
-
10贾晶.对棚户区改造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华建设,2011(1):57-59.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