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问题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4
Technology, Virtual Images and the Destiny of Metaphysics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7-40,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2
-
1[2][3][4][5]Baudrillard,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4, PP. 79 - 81; P.5;PP.5- 6;P.6;P.6.
-
2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0,第29页.
同被引文献23
-
1季桂保.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观[J].电影艺术,2000(4):66-69. 被引量:9
-
2季桂保.让─鲍德里亚的大众传媒理论述评[J].学术月刊,1999,31(6):61-65. 被引量:11
-
3陈昕.消费文化:鲍德里亚如是说[J].读书,1999,0(8):150-155. 被引量:45
-
4盛宁.鲍德里亚·后现代·社会解剖学[J].读书,1996,0(8):26-32. 被引量:22
-
5盛宁.危险的让·鲍德里亚[J].读书,1996,0(10):91-97. 被引量:9
-
6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J].哲学研究,2002(11):68-74. 被引量:183
-
7付文忠,孔明安.鲍德里亚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后现代解读[J].哲学动态,2000(12):30-33. 被引量:2
-
8吴春红.审美意象的隐喻性构建与理解——关于《哈姆雷特》与《红楼梦》中的意象对比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66-68. 被引量:4
-
9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M]∥王为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10苗炜 鲁伊 尚进.黑客帝国哲学[J].三联生活周刊,2003,(247):34-34.
二级引证文献8
-
1黄于庭,徐卫民.塑造文化遗产:拟像理论在博物馆知识共享中的应用[J].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3(1):152-160.
-
2汤晓芳,刘文慧.公益广告中纪实影像的情感传播探析——以《The Last Photo》为例[J].传媒论坛,2023,6(19):27-30.
-
3隋岩,张丽萍,范明.电视传播中超真实空间对消费社会景观的建构[J].编辑之友,2015(10):51-55. 被引量:9
-
4张帆,邱冰.“拟像”视角下城市“千景一面”的深层解读[J].城市问题,2013(11):14-18. 被引量:10
-
5曾静.鲍德里亚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黑客帝国》[J].新闻传播,2014(6):171-171. 被引量:1
-
6王臣,刘永宁.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主义媒介评析——以《黑客帝国》为例[J].戏剧之家,2019,0(25):88-89. 被引量:1
-
7韩珮瑶.仿真与拟像——《黑客帝国》中的鲍德里亚思想[J].视听,2019,0(9):97-98. 被引量:2
-
8齐婧宇.鲍德里亚符号学视域下《黑客帝国》内容所指研究[J].艺术科技,2022,35(7):72-74.
-
1中岛 谅.陆九渊哲学新考——陆九渊是否为“心学”思想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3):23-29. 被引量:3
-
2黄华新.试论假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表现形式[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9(4):33-36.
-
3莫晓红.虚概念之我见[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30-32.
-
4杨玉昌.生命意志的演变与形而上学的命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3):55-59. 被引量:1
-
5杨足仪.二十世纪形而上学的命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1):10-11.
-
6罗兴刚.形而上学的命运[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3):18-19.
-
7戴劲.形而上学的意义与命运[J].东吴学术,2016(2):93-97. 被引量:1
-
8田心铭.为什么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J].人民论坛,2009(8):6-6.
-
9黄华新.略论假命题的不同类型[J].哲学动态,1989(10):48-48.
-
10彭国翔.重思“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5(11):60-75. 被引量:6
;